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在這場交戰中最先撐不住的居然是參戰噸位最大的印第安納號戰列艦。
這艘排水量足有1.3萬噸的戰艦的戰鬥力很對不住它自身的噸位,當美國海軍其它戰艦依然在堅持的時候,這艘戰艦已經在東鄉平8郎將軍座艦—信濃號的打擊下潰不成軍了。
印第安納號是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第3艘艦,這1級的戰艦,單看紙麵數據真的很生猛,艦首艦尾共計擁有4門11英寸和4門10英寸艦炮,但可惜的是,這8門產自美國皮卡尼丁戰艦主炮性能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如此1來造成的結果就是,這些主炮光唬人但是中看不中用。
另外,美國人給戰艦裝備的全都是哈維裝甲,這種裝甲在中/國特製穿甲彈還未問世的時候可能還有些用,但隨著新型穿甲彈投入戰場,這種已經過時的裝甲等待它的隻有被摧毀的命運。
“中/國人造的軍艦就是結實啊。”在美濃號上的秋山真之看著遠處被彈雨覆蓋卻依然堅挺的信濃號,忍不住在心中的感歎到。
同時他也明白了當初在甲午東海海戰中自己的前輩們麵對這樣1個鋼鐵巨獸時的感覺了。
就在美日雙方拚命廝殺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觀戰者們也出現在這片海域當中。
身為日本人背後金主並且和日本人有無線電聯絡的英國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觀摩中/國戰艦性能和美國海軍實力的好機會。
在英國遠東艦隊旗艦老人星號(此艦在戰後已被英國海軍贖回)的帶領下,3艘英國戰艦出現在蘇祿海戰場外圍。而法國人的巴雅號和德國裝甲巡洋艦漢堡號也緊隨其後。
最後到場的則是來著中/華帝國海軍南海艦隊的“靖海號”巡洋艦。
靖海號艦橋上,3名來自中華帝國海軍的高層正在觀摩遠處那激烈交戰。
“看來皇帝陛下的戰艦又要大賣了。”看著遠處已經逐漸不支的美國艦隊,薩鎮冰笑著說道。作為中/國人,他所謂的皇帝陛下是誰,大家自然都清楚。
“陛下在海軍方麵確實有獨到的地方,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帝國海軍才能有現在的輝煌。”鄧世昌敬佩的說道。用現在的話來說,鄧世昌就是李光宗的頭號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