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北方的戰爭陰雲(1 / 2)

10月12日英法俄3國聯合艦隊越過埃及運河進入紅海,這意味著3國聯合艦隊的威脅越來越近了。

為了避免遭到南北兩個方麵的夾擊,李光宗決定命令6軍再次出擊,先把北方的俄國6軍給踢出局再說。

於是大量的軍隊和戰略物資,通過北方鐵路和中占西伯利亞大鐵路運輸到前線去。

臨時接替尼古拉大公負責指揮東西伯利亞俄軍的阿米耶夫少將也覺察到了中國的意圖。

中國人是想要在伊爾庫茨克和俄軍進行1場決戰,以決定中俄之間這場戰爭的勝負。

對此,阿米耶夫隻能儘量穩固城防,抗擊中國軍隊。雖然,如果讓他自己選擇的話,他更加願意向西方撤退,以縮短後勤補給線。這樣取勝的把握也更大1些。但沙皇尼古拉2世顯然不願意這麼做。

這使得阿米耶夫隻能選擇在伊爾庫茨克和中國軍隊決戰。

同時,他也知道這1戰對於俄國的重要性。1旦戰敗的話,俄國就再也沒有任何的機會了。但如果獲勝,那麼俄國將1掃之前的頹勢,可以趁機收複失地。

通過恰克圖和烏蘭烏德的兩場慘敗,俄軍上下已經充分領略到了中國軍隊的厲害。

為了取勝,他們隻有拚命的加強伊爾庫茨克的軍力。

西伯利亞大鐵路非常的繁忙,1列列的火車,將大量的俄國士兵和物資運到這裡。甚至,為了加快速度,還有不少的士兵通過步行的方式向伊爾庫茨克集結。

中國方麵,也在儘可能的往前線運輸物資,1車車的武器彈藥,通過火車運輸到買賣城。然後在通過汽車、馬車以及貨船運到貝加爾湖沿岸。特彆是上百艘的小型貨船,發揮出了非常大的功效。這些貨船,從買賣城出發,經色楞格河進入貝加爾湖,在運輸到貝加爾斯克等地方。雖然航程有上千公裡,但基本4天就能夠完成1個來回,可以向前線運輸3千多噸的各種作戰物資。有效的保證了前線的供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