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中國需要德國在歐洲方麵牽製英法,但德國也需要中國這個盟友來為他們提供支持。要不然,單憑德國1家想要抗衡英法那是癡人說夢。
除非,德國人放棄了爭奪世界霸權。但這更不可能!
“好的,具體的時間,我會和貴國的外務部協商的!”盧卡斯說道。
1900年11月初,再解決完了德國人之後,李光宗又馬不停蹄的跑到了天津港。
在這裡,1艘嶄新的海軍軍艦即將下水。
這是1艘戰列艦巡洋艦是“白起級”的改進型,海軍將其命名為“春級”。與“白起級”相比,“春”級戰列巡洋艦速度更快火力更強,但代價是他的防護裝甲薄弱,隻有輕巡洋艦的水準。
這艘戰列巡洋艦和鯤鵬級飛艇1樣都是李光宗用來誤導各國發展的武器。所以這1類型隻建造了兩艘分彆是“立春號”和“春分號”
此艦,目前依舊處於高度的保密狀態。停泊的碼頭,也是秘密的海軍碼頭,周圍十公裡內,都是軍事禁區,其他國家根本就不會發現“立春”號戰列巡洋艦的存在。
同時,中國海軍的分家,也正式開始了。
首先是老舊的“秦級”戰艦,它們經曆了自建國1來的數場大戰,導致每艘戰艦都有或多或少的損傷,再開始他們的性能已經逐漸開始落後,所以這1次李光宗決定將“秦級”戰艦全部退居2線,將他們編入本土艦隊,守門口,將來在戰事吃緊的時候也可以將他們作為預備役投入戰場。
本土艦隊是守護家門口的盾,而太平洋艦隊和印度洋艦隊則是向外擴張的矛,所以與本土艦隊相比,這兩支艦隊的實力要雄厚很多。
最後,經過李光宗和海軍部的商議討論之後,決定按照以下分布。
印度洋艦隊擁有:“漢級”戰列艦的“衛青號”“霍去病號”和“韓信號”。“東漢級”戰列艦的“關羽號”“張飛號”“趙雲號”
將來“唐級”戰列艦服役後,也優先供給給印度洋艦隊,至於驅逐艦和巡洋艦兩家則是對半分。
之所以這樣分配,主要是因為李光宗的中東戰略。
拿下中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要做到這1步就必須有1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