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以海軍為本的英國坐上海軍大臣的位置,漢密爾頓絕對有過人的本事,之前他沒有見過“立春號”所以才百思不得其解,但現在霍華德中將的電報,讓漢密爾頓豁然開朗。
原來中國人是犧牲了戰艦的裝甲,換取了巨大的航速。
他早已經知道,中國海軍已經開始大規模的使用先進的蒸汽輪機,比英國的技術都還要領先加上使用功率更大的燃油鍋爐,要將兩萬多噸的戰艦,加速到25節以上,並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可是,這讓他有些懷疑,這種戰列艦,在戰場上,真的有用嗎?
裝甲薄弱,這意味著抗打擊能力差。而海上的決戰,無疑就像是中世紀時期,身披重甲的騎兵,互相劈砍。裝甲薄弱的1方,顯然是要吃虧的。
“中國人很聰明,以往他們設計的任何戰艦都在後來的戰爭中得到了應用,更何況這艘戰艦是出自哪位東方納爾遜(李光宗)之手,所以這艘戰艦也必定有我不知道的奧秘。”
不斷的勝利不僅李光宗在國內收獲了1大批盲目的粉絲,就連國外連歐洲都有李光宗的追隨者。
在西方很多船舶設計者都將李光宗看做了偶像。
漢密爾頓雖然不是李光宗的崇拜者,但卻對李光宗很是佩服,因為他的每1次設計都引領了海戰的潮流。
統1戰艦口徑火炮是!潛艇是!這1次戰列艦巡洋艦也必定是!
“或許,中國人的這種戰列艦,並不是用來進行海上決戰的。高速加上強悍的火力,足以輕易的對付任何戰列艦以下的戰艦。所有的裝甲巡洋艦和輕巡洋艦,都不是這種戰列艦的對手。戰列艦雖然打得過對方,卻追不上。而1旦裝甲巡洋艦和輕巡洋艦損失掉之後,戰列艦也無法從對方的包圍之中逃脫的。並且,這種戰艦,非常適合用來執行破交作戰,特彆是對付英國這種在海外有著大量殖民地的國家。隻有幾艘這樣的戰列艦,就足以讓英國的海外運輸癱瘓掉。”漢密爾頓爵士喃喃的說道。
這些,都是他根據獲得的資料分析出來的。可是,這個結果,卻讓他驚駭莫名,渾身都忍不住冒出了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