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獻計(上)(2 / 2)

很新穎的用詞,吏部李侍郎撇撇嘴,小聲說道:“嘩眾取寵。

沈嘉隻當沒聽到那些爭議,掀開第一頁,是一張北五省的糧食庫存報表,站的最近的幾位大人同時瞪大了眼,一開始不明白沈嘉為什麼將一串數字並排著寫出來,等沈嘉稍微指點一下,就能看出這張表有多簡潔明了。

也不用沈嘉多費口舌,但凡能看懂表格的人都一眼看出了這張庫存表要表達的意思,北五省糧食產量不算少,但人口基數較大,畢竟北方才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黃河流域的城市才是這個時期的中心,每年消耗的糧食也是個龐大的數字,因此庫存量全都在告急的一個狀態。

第二張表是人口分布表,第三張是近三年撥到北五省各地賑災糧食的數量趙璋登基後最關心民生,哪裡發生天災,賑災的糧食和銀子都是儘可能足夠地撥付下去,這也就導致全國的糧食儲備非常低。

好在這幾年各地沒有較大的戰事,否則連將士的糧草都要斷了。

沈嘉也是統計完數據後才知道這麼個狀況的,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北方異族入侵,朝廷想撐起一場大戰都非常困難。

但全國真的沒有糧食嗎?不,官府的糧倉裡空空如也,但各地權貴富豪卻一個個都是糧倉滿滿的,趙璋每年把賑災做的太好,商人囤積的糧食無法大量拋售,因此這幾年,大晉的酒業發展迅速,市場上糧食的價格也一直相對平穩。

沈嘉說:“如今國庫有銀錢,臣以為,第一步應該向各地富商買糧,糧食屯久了是會壞的,想必富豪權貴家也很樂意出售多餘的糧食。

楚尚書老神自在地問:“沈大人,你這似乎是本末倒置了吧?如今要談的是借糧給百姓的問題,你卻要讓朝廷向百姓買糧,圖什麼?

_

沈嘉朝楚尚書拱拱手,大聲說:“尚書大人覺得,以如今糧食儲備的水平,萬一發生戰事能供給北方大軍足夠的軍糧嗎?

“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打戰?北方的強敵也就瓦刺和韃靼,早在五年前就被我朝打怕了,並且簽訂了互不侵犯協議,他們哪敢犯我大晉,沈大人想的太多了些?

沈嘉不讚同地反駁:“是下官想的太多了還是楚尚書想的太少了?”他轉頭問兵部尚書耿雲,“耿尚書,您也是如此想的嗎?”

耿尚書瞅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一眼,淡定地說:“沈大會言之有理,本官也多次上奏折說過此事,隻是你們戶部總以國庫空虛為由拒不買糧。

趙璋想起來有這回事,隻是國庫空虛也是事實,買糧可不是一石兩石,要耗費資金不菲,尤其現在北方沒有大規模戰事,也就理所當然地把這事擱置了

趙璋是與沈嘉商談過的,也知道這件事的緊迫性,於是朝耿雲說:“耿愛卿草擬一份糧食儲備需求來,過幾日內閣再詳細商議這件事。”他看著侃侃而談的沈嘉一眼,眼裡透出一點笑意來,“沈郎中繼續。

沈嘉於是繼續說下一張表,是一張預測表,沈嘉以近三年北五省賑災撥出糧食的平均數作為今年的預測數,有理有據,大臣們無一反駁,隻是再回想剛才看到的糧食庫存,不少大臣都皺起了眉頭。

每年賑災,調撥糧食就是一項大事難事,光是組織運輸就是一大筆支出,還不包括路途損耗以及因為關氣原因延遲所導致的損失。

入冬後,北方大雪封路,糧食想要順利運達災區就非常困難,也因此,每年撥下去的糧食很多,但真正救到的性命卻不理想,這也是皇上一直憂心災民的原因,他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於是趙璋才想出借糧的方法,想促進百姓耕種的積極性,以此來提高糧食產量。

“最後這張是資金預測表,臣假設要買十萬石糧食,需要耗費的成本除了購買成本,還需算上人工費、包裝費、運輸費以及路途損耗.

周尚書看到那一大筆數字頭都疼了,抄了蒲家好不容易讓國庫豐盈一些,結果沈嘉就立馬替這些錢找到了出路,他連手都還沒摸熱呢。糧多少銀錢。

:學羅母、奇家了半天並沒有說到重點,皇上並未讓你計算賑災需要多少

“尚書大人彆急,臣馬上就要說到了,臣說這些,一來是提醒皇上北五省糧食儲備缺口甚大,得補缺,二來也是為了下麵要說的內容做鋪墊,便於大家理解。

沈嘉將自己的想法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了,連沒什麼文化的武將也都聽明白了,那幾張表格更是給大家帶來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隨著沈嘉沒說一個數字他們甚至都能回想到這個數字所在的位置,進而跟著沈嘉的思路走。(,.更多精彩,追尋夢想,寫作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