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著人當貨郎,走南闖北,慢慢攢下些家當。
原主曾經問過她爹,怎麼不在城裡安家?
原主爹隻說因為那時候到處打仗,回老家更安全。
隻是回到老家發現老屋已經被炸毀。
原主爹便特意挑一處山腳位置,起了三間房。
之後經人介紹認識原主娘、結婚生子。
本來原主爹是想蓋青磚瓦房,又擔心那個年月太打眼,便蓋了土坯房。
但房頂卻不像彆人家鋪的稻草,而是鋪的瓦。
這或許是原主爹最後的倔強。
想到這個房子是劇情中的關鍵,顧明月記起上午大嫂劉彩霞的提議……
她沒有拒絕是因為現在家裡就她和一個小孩子,毫無戰鬥力可言。
即使有防身武器,即使她學過幾招,可雙拳難敵四手,明槍躲不過暗箭。
部隊上門送撫恤金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
這個家現在就猶如‘小兒抱金行於鬨市’,太顯眼。
還有則是她想到小說劇情,既然她現在能活過來,空間也能正常使用,說明劇情不是不可逆,
若是她這個‘工具人’沒了工具,她倒要看看劇情還怎麼進行。
不就是房子嗎?扒了就是!讓劇情見鬼去吧。
顧明月轉身來到東屋原主娘的房間。
根據記憶,她掏出脖子上掛的鑰匙打開櫃子,在裡麵找到一個樟木盒。
木盒裡有戶口本、烈士證等證件,還有原主大哥二哥的軍功章以及各種票據、錢票……
顧明月數了數,零零碎碎加一起竟有將近一千塊。
還不算存折,存折的錢從原主爹那時就一直存,中間取取存存,到現在,累積金額,她翻到最後……
哇哦!2000元!!!
要知道這年月,一分錢都恨不得掰成兩半花。
可想而知家裡有上千存款是多麼震撼。
原主大哥當初的撫恤金是800元,二哥撫恤金有1000元。
二嫂的撫恤金因為她娘家沒人,所以原主二哥當時也一起帶了回來,一共500元。
原主大哥犧牲之後,原主娘每個月有10元補助。
吃藥看病不用花錢,加上原主爹那時候賺的錢,家裡累積的家當都在這。
顧明月將樟木盒收進空間。
這時天色漸晚,本來想著直接從空間拿現成吃食。
又擔心一會兒有人過來,還是先去廚房看看有什麼再決定。
原主爹看到有些大戶人家會把廚房蓋得離房間遠一些,這樣做飯的油煙不會進屋。
所以他蓋房子的時候也學著把廚房單獨放在院裡,從外麵挨著房間。
既能燒火做飯,也不耽誤熱炕。
原主娘沒少為這事念叨原主爹窮講究。
主要東北這邊冬天特彆冷,他們家天天燒火還得跑院裡……
不過原主爹每次聽完隻是笑嗬嗬挨訓,主打一個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廚房有兩口鍋,一個碗櫃,一個水缸,一個米缸。
靠牆碼著一摞摞柴火,還有幾個陶罐,放著自己家做的大醬和醃鹹菜。
碗櫃上有個筐專門放雞蛋,地上菜筐裡還有些帶著土的小蔥和小白菜,看起來剛摘回來不久,都挺新鮮。
想了想,晚上吃清淡點,煮個掛麵,打個荷包蛋,加些青菜。
至於掛麵,如果大嫂問起,就說是家裡原先剩的。
顧明月小時候在農村也是燒的土灶,並不陌生。
撿了些乾柴火,塞到鍋底坑,剛要點火時,空間一陣晃動…
她立馬感知空間,沒察覺異常,可是心裡竟莫名的生出幾分激動。
什麼情況??
她站起來,感覺消失,蹲下,又出現……
上一次這感覺是因為引導她去拿玉鐲,現在?!
顧明月眼睛瞬間亮起來,不會吧!
她也不是女主,難道還有這運氣?不管了,有沒有的試試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