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顧明月的提議,顧明偉卻不看好。
他說道“村裡賬上錢就那麼多,拿不出多餘的錢去改善夥食。你可彆說要拿讀者寄過來的東西頂上,我跟你說,照樣杯水車薪,不頂什麼事。”
顧明月胸有成竹道“那些東西數量有限,頂多作為學習獎勵,這點我清楚。我是想著,正好前幾天讓關大叔訓練村裡幾個小子;
本來想等他們冬獵時出力,趁這次機會,不如讓他們實地訓練,進山打獵,打回的獵物,三七分,三歸個人,七歸集體,作為修渠夥食如何?”
顧大伯點頭讚同“這倒是可行。正好可以多打點,趁機多換些糧食存著,記得叮囑那幫小子,彆上了頭,鑽林子裡,就在周邊活動就行。”
“行,等明天跟大家夥說。不過,爹,你說,鬨災的事情,用不用一並說出來?”
顧大伯抽了口煙,微皺眉頭“先不用說。等從山上確認泉眼那邊情況之後再定,不然,若是有人出去亂說,引起慌亂,公社一定第一個拿咱們開刀。”
劉彩霞本來想回娘家說一嘴,聽到這話,暫時壓下心中隱憂。
決定先等等,或許情況沒那麼糟。
顧明月這邊終於把旱災的事情說出來,有了大伯他們分擔,她壓力也能小一些。
她沒著急給部隊回信。
決定還是等旱災鬨起來,再寄吃的過去。
一能還人情,二,也能在關鍵時刻,幫助到他們。
她記得查閱這個年代的一些資料時,有看過一則真實事件。
鬨饑荒時,靠近部隊的一個村子,實在是活不下去,隻能全村一起跪到部隊門口。
饑荒時期,部隊同樣緊張。
加上國家內憂外患,戰士們還要不停訓練,很多戰士都出現低血糖、暈眩等狀況。
可以說,那時候的部隊同樣捉襟見肘。
但他們麵對挨餓叫苦的老百姓,終究不忍心,還是把僅剩的口糧送出去。
而戰士們卻需要灌著涼水訓練,即使這樣,他們依舊毫無怨言。
難以想象他們是如何熬過來的。
隻能說,這是一個艱苦的年代,同樣也是赤忱的年代。
顧明月可能做不到舍己為人、大公無私,但她可以略儘綿薄之力。
先囤糧吧,現在寄過去吃完也就沒了。
等到困難時期再寄,大家省著點吃,起碼能緩解燃眉之急。
跟大伯說徐熙雯透露的消息當然是托詞。
直到回家,顧明月才有空打開她的信。
這封信很厚,裡麵還夾雜著彆人的信,一封是陸雪,還有一封是...蘇子龍?
先看徐熙雯的,信中通篇一堆絮叨.
甚至吃個飯都恨不得告訴顧明月有幾粒米,難怪她寫的信厚厚一遝。
重點在後麵,徐熙雯說稿費不是忘記了,隻是按照正規流程走,需要時間。
這不,給她申請到千字五塊的稿費。
顧明月猜測是徐熙雯幫的忙,畢竟通篇信中,她都時不時地表露出求誇獎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蘇子龍的信會一起郵寄過來?
主要是兩人一個大院,抬頭不見低頭見,對方真誠托付,她不好拒絕。
但言明,她絕對沒有泄露地址,千萬不要不理她。
陸雪的信就簡單地多,說了些近況,又提到寢室裡有人詢問她的情況。
本來大家想郵寄一些禮物,又擔心她不收,所以借此信表達問候,望安好。
最後,顧明月才打開蘇子龍的信。
開頭就是“顧明月同誌,展信佳......”
對方已經從徐熙雯口中得知她要招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