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完小石頭那天起,便斷了他所有零食和糖果,並告訴他,什麼時候表現好,酌情獎勵。
直到開學前一宿,挨揍的兩人依然在奮筆疾書地補作業。
邊抹眼淚邊寫字的慘狀,讓人覺得既心酸又好笑。
隔天,小石頭和光欣的眼睛腫成核桃。
光盛見此,深有同感地感歎“唉,似曾相識啊....”
劉彩霞忍不住挖苦他“你還好意思提,不知道誰每次開學前都得挨頓揍,家裡雞毛撣子換的這麼勤,多虧你這個大功臣。”
小石頭和光欣悄咪咪地瞟向光盛的屁股,真抗揍啊!
氣溫回暖,冬去春來。
開春一場雨沒下,大家卻不會再像之前那般慌張。
每天有條不紊地忙著地頭的活,繼續不停上山薅羊毛。
當然,再有一點,是村裡的豆腐作坊蓋起來。
眾人注意力被吸引,對未知的憂慮便被壓下。
村裡人想吃豆腐時,要麼跟走街串巷的貨郎買。要麼幾家商量好,一起做。
相對來說,他們也算有經驗。
但之所以蓋作坊,不完全是供給村裡人。
更主要是為了出售豆製品給供銷社和各大廠區食堂,以此增加收入或置換物資。
因此,村部經過討論,決定不僅要做豆腐,還要做豆皮、腐竹和豆乾。
單獨做豆腐就很需要體力,要推磨、研磨、不停加工,更彆提還要額外做其他。中間需要耐性,還要求手藝。
而顧明月敢大包大攬,不過是仗著後世短視頻發達,空間裡有相關存檔。
喜歡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絕劇情請大家收藏: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絕劇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儘管步驟很精確,可實際操作時,卻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挑起豆皮的力度,晾曬腐竹的手法,還有豆腐的口感。
不試不知道,試了才體會到什麼叫‘紙上談兵’。
比如做豆腐,看著簡單,動真格的時候,相當考驗手下功夫。
得先把磨好的豆漿燒開,重點是鹵水點豆腐的過程。
加的早或加的多,豆腐就會老、粗澀,口感不好。
加的少,豆腐會嫩,容易碎,不成塊。
作坊這邊試驗很多次,一度掌握不好量。
就他們自己吃倒沒什麼,想要在供銷社占據一席之地,質量必須過關。
這不,今天再一次嘗試。
圍觀的村裡人全都屏息靜氣,仿佛喘口氣都能殃及豆腐似的。
顧明月卻猜測他們估計是不想再吃豆腐。連續吃了三天失敗品。
甭管是嫩的老的碎成渣的........用顧老六的糙話說,尿尿都是豆漿味。天知道,這話說完,當即有多少村民點頭附和。
眼瞅豆漿變成豆腐腦,將其舀進放著白布的木盒裡,蓋上蓋,壓上石頭。
等了將近半小時,萬眾期待中,打開蓋子,終於大功告成。
他們知道,這樣的成功,意味著,從此村裡多了一項收入。
體現到上漲的工分,代表換的糧食也會更多,喜從天降,一時間大家笑逐顏開。
喜歡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絕劇情請大家收藏: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絕劇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