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村口時,章前進減緩車速。
後排的老爺子目視前方驚奇道“這裡看著都不像農村了。”
顧明月很早就組織村民撿石子鋪路,一年又一年,加上她時不時從空間偷渡一些扔在道上,積少成多,範圍逐漸擴大,從村口到後山腳下,慢慢鋪滿。
隨著小鬼子基地的事情爆出,軍隊進駐,為了進出方便,就著這個基礎又鋪了一層石子,並壓實,形成一條規整的道路。
那之後,村裡隻要開會,必定要提一嘴保持路麵乾淨整潔。
就算是一開始不習慣,聽得多了,也形成條件反射。
其實這個年代真沒有多埋汰。
裝東西用的都是自家編的籃筐和布袋,沒有什麼塑料袋。
唯一的塑料製品,莊稼施肥用的化肥袋,各家也都當好東西留著,有的直接改成衣服,這時候有這麼一件,穿出去就相當於時尚的弄潮兒,絕對拉風。
還有大家吃的,一般都是自帶飯碗水壺,唯一臟的也許隻有各種動物糞便。
那也主要是味道不好,對於農民來說,相對於不好買的化肥,這種天然的肥料才最實用。
就說他們村裡的老牛,顧二叔每次趕車去鎮上,路上牛拉屎,都得撿走,留著回家漚肥。
至於雞鴨拉的,顧明月實在不喜歡走路踩滿腳底屎,特意安排村裡小孩子沒事拿著掃把在大街上掃,然後攢到一起稱重換公分。
這活很受歡迎,比起爬山打豬草,隻是掃地,不要太輕鬆。
早先村裡人還有隨地小便、不注意衛生拿袖子擦鼻涕,自從大領導題字後,為了維護形象,村裡就此問題,開會時不時點名批評幾次,大家也漸漸改過來。
如今的顧家村,村口是鬱鬱蔥蔥的高大棗樹,道路兩旁同樣都是棗花飄香。
側麵是重新編織好的藤橋,村裡很多小姑娘時不時摘點野花纏在上麵,五顏六色,很是鮮豔。
還有房子。條件好了,村裡人第一件事基本上都是整修房子。
由於村裡的豆製品打開銷路,和磚廠搭上關係。
村部以極低的價格換了一大批據說殘次品的磚頭,就是形狀不太規整,一點都不影響使用。
自此,家家戶戶全部‘鳥槍換炮’。甭管內裡如何,一打眼,一水的紅磚青瓦,非常壯觀。
最醒目的當屬立在村口處超大的村碑石。
打著保護的名頭,顧明月在它前方設立關卡,安排民兵隊在此處巡邏。其實她心裡算計的是,至少在十年革命結束之前,村口這邊必須時刻有人看守,以防日後有人鬨事。
村碑石題名的原因,當初對外說的是大領導無意中得知顧家村當年抵抗小鬼子的英勇事跡,以及顧明月家裡一門忠烈,這才給予嘉獎。
打從得知顧家村有大領導的墨寶,村口這邊人就沒斷過。
要不是專門安排人在一旁提醒隻許看不許摸,估計石頭都得叫人盤包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