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咋行啊?這不就相當於摘的果樹,好不容易開花,等結果的時候被人摘了。”
“是啊,太不公平…”
有人這時問道“支書,那要是作坊不歸咱們村,還會有年底分紅嗎?”
顧明月搖頭說道“沒有。之前那些獎勵是村部給大家的福利,之後廠子不再以顧家村為主,所有福利自然跟著取消。”
一聽這話,眾人更加難以接受,隨即說道“支書,咱們不能一直開作坊嗎?”
“不能。”顧明月解釋道“當初去交易會,打的名義就是廠,不然你們以為隨便一個作坊就能和人家國外知名企業合作嗎?這就跟人靠衣裝馬靠鞍的道理是一樣的,人家外國人同樣重麵兒、講究排場。比如問你從哪進的貨?我從某某廠和我從某個村作坊,你們自己聽,會不會也感覺前麵的更有保證?至於選哪家,不用我多說吧!再者,社會在改變,市場在進步,更新換代也快了很多。你們問問銷售組的人,看看近期的訂單是否越來越不好推?”
顧老六附和道“支書說的沒錯,最近很多百貨訂貨都不如從前,我特意找人問了下,好像有很多廠子仿製咱們的款式,價格還低。明珠百貨經理最開始就與咱們村合作,關係不錯,據他所說,如果不是交情在這,他們還是更想要選擇大廠,作坊出品聽起來到底不上檔次,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更注重名頭。”
村裡人原本安於現狀的內心變得緊張起來。
注意到大家情緒都不好,顧明月趁機說道“不過,也不是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
眾人瞬間提起精神“支書,你是不是有什麼辦法?”
“辦法談不上,建議倒是有一個,那就是集資。”見大家不理解,顧明月接著說道“以集體的名義開村辦企業,由村民們提供資金,由群眾中來,還給群眾。這樣的話,即便建廠,還是由我們自己做主,以後照樣有分紅、獎金。不同的是,以前是大家一起平分。以後是根據個人投多少錢去分配,簡而言之,投的多分的多,投的少分的少,不出錢也可以出力,按月發工資。”
見有人明顯意動,她不忘補充道“我要聲明一點,這個錢投進來,不代表萬無一失。事事無絕對,倘若我們這批訂單在國外不受歡迎,那也就意味著日後隻有國內這點訂單,隨著仿製的人多,銷量越差,這個錢可能會血本無歸。總之一句話,投資需謹慎!賺了必然是皆大歡喜,賠了的話,隻能自負盈虧。”
有人試探道“支書,我們作坊的時候都能分那麼多,咋可能建廠就不行了呢?”
顧明月給他們分析“首先,咱們村不隻一個作坊,你們分的錢,其中有豆製品那邊帶來的,還有地裡乾活的人,也貢獻不少。其次,建廠後,光是機器設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畢竟是出口的東西,無論從包裝還是品質都有很嚴格的要求,這方麵大家心裡要有數。”
底下的村民漸漸沒了動靜。
大棒加大棗,不好的方麵說完,顧明月便開始畫大餅“當然,以上所說都是我們需要付出的方麵,我再說一下你們能得到什麼。不說彆的,單說這次接的訂單,還是按照以前分紅的方式平均發放,想必今年又是一個快樂年。而且,隻要這次訂單順利,以後得到的一直都會這麼多,不,或許更多。這樣算下來,假設你們投一百塊,不用半年,三個月之內就能賺回來。說句不好聽的,哪怕廠子接不到國內的單,隻有這筆出口交易,也能讓大家連本帶利的賺回來。這下看到希望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