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永遠沒有一件合身的衣物,沒有一頓能吃飽肚子的食物,十五歲的他比起同齡人矮了一大截,瘦的隻剩皮包骨。
老二的性子像母親,懦弱無能,隻會挨打了就哭,被人欺負也回來哭,一個男子漢,不敢反抗,隻會哭,鄭永安一聽他哭就更煩躁。
鄭小妹人雖小,性子卻烈的很,隻要父親打母親,她會去幫母親的忙,還會去咬父親的手腕,可是換來的也是更多次的挨打。
她自然恨父親,恨不得父親快點死了好。因為父親每次打完母親,又會打她,二哥會護著她,但是大哥,卻當作沒看見,隻會去討好父親。
這樣的父親和大哥,她都討厭。
所以那天晚上,她等了好久,沒看到大哥和父親出來,便偷偷下了床,躡手躡腳地走到柴房。
然後,她看到躺在稻草上睡著的父親,嘴邊似乎吐出了白沫。大哥的頭好像碰到了石頭上,應該是暈過去了。
小妹有些害怕,她害怕父親突然醒來又打她和母親。
她不知道父親和大哥到底發生了什麼爭執,但是她怕父親醒來後,會將對大哥的怨恨發泄在她和娘身上。
所以,小妹離開的時候,將放在一旁燃燒的煤油燈,輕輕地推倒了。
她不喜歡父親,也不喜歡和父親一夥的大哥,如果他們都被火燒死了,是不是往後,她和娘,還有二哥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她不需要有多好,隻要每天能吃飽飯,沒有打她的爹爹就好了。
文伯隻查到父子倆人是互相殘害而亡,或許那盞離了一丈來遠的煤油燈隻是一隻來偷吃的野貓子不小心碰到的吧。
六歲的小女孩,她心中究竟有沒有惡,文伯不知道,但是他希望小女孩不要因為恨迷失了方向。
為此,文伯特地與何氏說明自己的想法。
六歲的孩子當時沒有睡熟,發現走火了卻不去喊人,所以,文伯懷疑了那隻野貓可能是鄭小妹。但是毫無證據,他隻希望何氏能好好的保護好孩子,彆讓孩子心中的恨與惡,越放越大。
第一則故事看完後,朱錦佑封上了書。
最後的凶手居然和他想的不一樣。
後麵的反轉看得讓人又氣又有些同情被害死的鄭永安,怎麼回事?
鄭家大小子忍辱負重有勇有謀,偏偏被年幼無知的妹妹害死。難道是殺人要償命,所以他的死才是這部懸疑案最適合的結局?就不能有什麼兩全其美之法嗎?
朱錦佑覺得自己更難入眠。
這本書若真是秦洛珘所創,她到底在隱晦表達些什麼?
是不是,法的不健全,也需要好好加強力度完善?
這女子,果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