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我會同三皇子一道回京(2 / 2)

這小半年,無論是修築井渠還是邊境,周家,或者說周姑娘拿出了十幾萬斤的糧食。

可以說若是沒有周姑娘,他們不一定能順利的贏了這場戰爭。

他心裡自然也是好奇的。

十萬斤糧食,雖然明麵是通過無雙城一商人購買的,可明明新糧隻掌握在周家人手中,那商人又是哪裡來的幾萬斤土豆呢?

看破不說破,祈祝想起一開始主子的叮囑,無數次咽下了心底的疑惑。

蕭炎眼底也帶了笑。

“是天佑北疆,讓咱們有個小福星。”

於是,三人的目光同時落在了周泠泠身上。

莊先生:“是是是,咱們北疆何其有幸,有了這麼個小福星!”

杜先生:“將軍說的是,小福星功不可沒啊!”

祈祝看著某人恨不能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到底沒有跟著說什麼。

接下來,周泠泠又說了自己之前跟蕭炎提過的下一步計劃。

“城中的鋪子已經找好了,三日後就可以開始售賣糧種,這幾天我會在城中將此事廣而告之,還要將軍府配合將此事通知到偏遠些的村落。”

“還有,那一百多人我暫時先不還給十三城了,

再借我半個月,其他城池的鋪子得這裡先安排好才能鋪過去,這件事我交給我舅舅他們了,將軍府也可以再派人協助。”

蕭炎點了點頭:“此事你看著安排,需要人手找祈祝要便是。”

除了新糧,蕭炎對她信中提及的學堂也相當感興趣。

“還有之前你信中提及的學堂,和大元的書院完全不一樣。”

說起這個,周泠泠又開始嘰呱嘰呱暢所欲言了。

“科舉固然好,可並不是所有人讀了書就能當官,科舉並不是讀書唯一的目的。”

“……,於北疆而言,讀書在於明智,在於開化,至於不論男女,乃是因為一句俗語:

娶妻娶賢旺三代,娶妻不賢毀三代。

當下男子在外打拚賺錢養家,女子在家養育子女侍奉長輩是常態,女子若是讀書明理,便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家風清正和諧,一家人自然蒸蒸日上。”

“所以學堂設定了兩年的基礎教育,主要是為了教人識字明理,要說真能讀出個什麼名堂來,那還得繼續讀下去。”

但不讀書的人就此回家混日子,種地了嗎?

當然不是。

“學堂開設農工商課,還有女子的算籌繡藝等等,便是不讀書,孩子們也能學得一技之長。”

“至於學費,學堂不盈利,隻收取維持學堂日常運轉,和先生們的潤筆費即可,而這筆錢我也想好了,兩年基礎教育,這筆錢最好是將軍府出,而後的讀書也好學藝也好,由將軍府和家長分彆出學費。”

也就是兩年的義務教育。

她這話,讓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說,這個學堂的意義並不比新糧於北疆輕。

他們現在是缺糧,缺吃缺穿,可過了今年他們就不缺了。

周姑娘雖然隻是個小姑娘,卻比他們這些老家夥想得更通透,更深更遠。

科舉不是讀書唯一的目的。

好一個科舉不是讀書唯一的目的啊!

正所謂有教無類,讀書明智,也不該分男女。

兩年的基礎教育由將軍府出學費,這意味著北疆百姓對將軍府的歸屬感更加強烈。

莊先生收起心裡的百般思緒,道:

“周姑娘思慮周全,我等望塵莫及,此事老夫以為可行。”

杜先生也點點頭:“屆時學堂建好,老夫有幾個同窗倒是可以去信一封。”

這裡坐的就是將軍府的實際掌權人,和掌權人的左膀右臂。

可沒有一個人對周泠泠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負責這麼重要的事有異議。

這麼重要的事都由周家人去辦了,可想而知日後除了將軍府,北疆百姓念著的便是周家。

這是周泠泠的私心。

北疆欠她良多,蕭炎自然樂得成全她的私心。

至於祈祝,北疆於他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莊先生和杜先生兩人孑然一身,也不會爭奪這點子利益。

心中的執念散去,他們隻是希望這片遍地傷痕的土地變得更好罷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