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王卒,子武王立。韓、魏、齊、楚、越皆賓從【賓從:服從,歸順。】。
武王元年,與魏惠王會臨晉。誅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於魏。三年,與韓襄王會臨晉外。南公揭卒,樗裡疾相韓。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容車【容車:送葬時運載死者衣冠、畫像的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恨:遺憾。】矣。”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族:滅族。】孟說。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後。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
昭襄王元年,嚴君疾【嚴君疾:即樗裡疾,封嚴君。】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見。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後出歸魏。三年,王冠。與楚王會黃棘,與楚上庸。四年,取蒲阪。彗星見。五年,魏王來朝應亭,複與魏蒲阪。六年,蜀侯輝反,司馬錯定蜀。庶長奐伐楚,斬首二萬。涇陽君質於齊。日食,晝晦。七年,拔新城。樗裡子卒。八年,使將軍羋戎攻楚,取新市。齊使章子,魏使公孫喜,韓使暴鳶,共攻楚方城,取唐眛。趙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齊。魏公子勁、韓公為諸侯【諸侯:這裡指封君,戰國封君製度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延續。秦國二十等軍功爵,最高者為徹侯,漢武帝以後改稱列侯,當時諸侯國內部分封製度與此大體相近,封號為某侯、某君、某公。】。九年,孟嘗君薛文【薛文:孟嘗君為齊國田氏,封薛公,又稱薛氏。】來相秦。奐攻楚,取八城,殺其將景快。十年,楚懷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樓緩為丞相。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五國:應為“六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彗星見。楚懷王走之趙,趙不受,還之秦,即死,歸葬。十二年,樓緩免,穰侯魏冉為相。予楚粟五萬石。
十三年,向壽伐韓,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禮出亡奔魏。任鄙為漢中守。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複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冉免,封公子巿宛,公子悝鄧,魏冉陶,為諸侯。十七年,城陽君入朝,及東周君來朝。秦以垣為蒲阪、皮氏。王之宜陽。十八年,錯攻垣、河雍,決橋取之。十九年,王為西帝,齊為東帝,皆複去之。呂禮來自歸。齊破宋,宋王在魏,死溫。任鄙卒。二十年,王之漢中,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錯攻魏河內。魏獻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涇陽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齊。河東為九縣。與楚王會宛,與趙王會中陽。
二十三年,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破之濟西。王與魏王會宜陽,與韓王會新城。二十四年,與楚王會鄢,又會穰。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去。魏冉免相。二十五年,拔趙二城。與韓王會新城,與魏王會新明邑。二十六年,赦罪人遷之穰。侯冉複相。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鄧,赦罪人遷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為南郡,楚王走。周君【周君:不知是西周君還是東周君。】來。王與楚王會襄陵。白起為武安君。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兩城。楚人反我江南。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鳶,斬首四萬,鳶走,魏入三縣請和。三十三年,客卿胡陽攻魏卷、蔡陽、長社,取之。擊芒卯華陽,破之,斬首十五萬。魏入南陽以和。三十四年,秦與魏、韓上庸地為一郡【秦與魏、韓上庸地為一郡:此句語意不通,曆史學家楊寬認為,“秦把所占韓、魏的南陽和楚的上庸地合建為郡”。】,南陽免臣【免臣:免罪的奴隸。】遷居之。三十五年,佐韓、魏、楚伐燕。初置南陽郡。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齊,取剛、壽,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陽攻趙閼與,不能取。
四十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懷。四十二年,安國君為太子。十月,宣太後薨,葬芷陽酈山。九月,穰侯出之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韓,拔九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攻韓南陽,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賁攻韓,取十城。葉陽君悝出之國【之國:前往封地。公子悝的封地在鄧縣。】,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儘殺之。四十八年十月【四十八年十月:此處時間有誤。昭襄王四十八年以十月開始,其後有正月,又有十月,四十九年則以正月開始。秦始皇以十月為歲首,而昭襄王時仍以正月為歲首,可能致使後世修史時產生錯誤,《史記》則如實抄錄。】,韓獻垣雍。秦軍分為三軍【秦軍分為三軍:《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秦分軍為二”,分彆由王齕、司馬梗率領。可知另有一軍由白起帶領返回秦國。】。武安君歸。王齕將伐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儘有韓上黨。正月,兵罷,複守上黨。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趙邯鄲。四十九年正月,益發卒佐陵。陵戰不善,免。王齕代將。其十月,將軍張唐攻魏,為蔡尉捐【捐:棄,丟失。】弗守,還斬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為士伍【士伍:士兵。】,遷陰密。張唐攻鄭【鄭:鄭為韓國都城,此處應為“鄴”。】,拔之。十二月,益發卒軍汾城旁。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齕攻邯鄲,不拔,去,還奔汾軍二月餘。攻晉軍,斬首六千,晉、楚流死河二萬人。攻汾城,即從唐拔寧新中,寧新中更名安陽。初作河橋。
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攻趙,取二十餘縣,首虜【首虜:敵人的首級。】九萬。西周君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於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儘獻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歸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周初亡:此時東周國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