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楚國曆代君主(1 / 2)

熊繹為鬻熊的曾孫,後被周成王封為子爵,建立楚國。

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06年在位,在位37年。

熊繹僻在荊山(近湖北省保康縣龍坪鎮),率部族居江上楚蠻之地,

曆史評價他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以桃弧棘矢供奉周天子。

周初,周成王盟會諸侯,熊繹出使受到冷遇。熊繹回來後告之群臣,立誌發憤圖強,發展生產,擴大疆土。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從熊繹到熊渠,疆域不斷擴展,國力不斷增強,由一個方圓不足百裡的小國發展成泱泱大國。

熊繹曾與齊國第二代君主齊丁公、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共事周成王。周成王分三位諸侯以珍寶之器。

而同是周康王的熊繹卻無分。

春秋時代的公元前530年,楚靈王仍然提起此事。

熊繹,羋姓,熊氏,名繹,熊狂之子,祝融氏分支鬻熊一支的後裔。

周成王時代,成王感念其曾祖父鬻熊的功勞,於是便把熊繹封為楚君,賜"子男"田地。

熊繹曾參加岐陽之會(今陝西岐山縣東北),管理置茅縮酒,並與鮮卑酋長一起"守燎"。

後來周成王分三位諸侯以珍寶之器。而同時周康王的熊繹卻無分。

熊繹受到冷遇後,便回來後告之群臣,立誌發憤圖強,發展生產,擴大疆土。

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從熊繹到熊渠,疆域不斷擴展,國力不斷增強,由一個方圓不足百裡的小國發展成泱泱大國。

正是這種蓽路藍縷的精神成為楚國強盛的立國之本,也成為中華民族史上艱苦創業的典範。

《史記·楚世家》中記載:西周初期楚人領袖熊繹:"當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

此一論述認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後裔從北方遷徙至"丹陽"。

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進入湖北省內,也是楚國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認。

據考古學家劉玉堂、王紅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陽"當位於丹水和淅水交彙之處(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庫淹沒區),因處丹水之北,故稱為丹陽。

熊繹及其後代是江漢流域最早的開發者,他們的創業曆史是艱苦卓絕的。

《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

荊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漢江兩岸。

《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於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於勝之不可保,紂之百克而卒無後。

訓之以若敖、蚧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中兩次言及到"篳路藍縷",皆指楚國熊繹至熊儀(若敖)、熊胸(蚧冒)等十餘代君王。

可見楚國在建國以後的相當長的時期,都過著艱苦奮鬥的窮日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