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楚國曆代君主8(2 / 2)

無賴中隻好選擇了"唯強是從"的策略:楚兵攻來就服楚,晉軍前來再附晉。共王未年,晉國突發奇兵攻占了鄭國東南邊境的戰略重鎮虎牢關,扼住了鄭國的咽喉,鄭國隻好死心蹋地的服了晉國。

楚康王即位後,一邊積極地東向拓地,在江淮地區與吳國爭雄,一邊積極謀劃再上中原,力圖重新控製鄭國。就在他苦心積慮的尋找機會時。機會自己找上了門。

楚康王五年(公元前555年),晉國為了打擊屢次攻伐自己盟國魯國的齊靈公的囂張氣焰,率兵攻齊,鄭簡公竭儘全力為新主子效勞,親自領兵參加討伐。

留守國內的子孔是親楚派,想借國內空虛之機消滅親晉的子展和子西等大夫,便派親信赴楚求援兵。主持國政的令尹子庚開始並沒有同意,但誌在北方的楚康王卻認為這是個重圖中原,再控鄭國,實現自己稱霸中原,匡扶社稷的千載難逢之機。再加之齊國是楚國的盟國,麵對晉國的攻打,齊國已派人向楚國請求楚國出兵相助。

客觀而言,楚康王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楚兵揮師北上,既可消滅鄭國親晉力量,重新掌握鄭國,又可牽製以晉國為主導的聯軍對齊國的進攻,可謂是一石兩鳥,一箭雙雕。令尹明白了康王的戰略意圖後,堅決擁護,馬上按照預定的戰略戰術依計行事,很快就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果,其兵鋒直指鄭國都城,欲以子孔為內應,一舉攻克鄭國,將其納入囊中之物。

遺憾的是鄭國的子展,子西得知子孔的企圖後,加強了防守和警戒,兩者無法聯絡,而鄭簡公得之鄭國正在被楚進攻,心急如焚地找到晉定公,晉定公折轉兵鋒,回師來救。子庚得知消息,為了免於陷入夾擊之中,隻好撤兵回國,在經過現為平頂山的一個山頭時,突遭暴風雪襲擊,久居南方的楚兵水土不服,凍死凍死無數。

康王此次伐鄭雖然遭受到了一些挫折,但其善於抓住機遇,北圖中原的雄心壯誌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康王第二次伐鄭是在楚康王十一年(公元前549年)。目的是從西邊策應盟國,緩解晉國對齊國的攻打。

當時晉國剛剛消滅了叛逃齊國,並借助齊國力量潛入曲沃發動內亂的欒盈,平息了內亂。齊莊公因資助欒盈反叛,並派兵乘機侵入晉國縱深地帶以報平陰一戰之仇,擔心晉國報複,想與楚康王會盟,以便聯絡力量共抗北晉。

康王便派大將蒍啟強隨齊國使者訪齊,與齊國訂立會盟的時間和地點。適在此時,齊莊公聽說晉國在夷儀大會諸侯,馬上就要討伐齊國,忙派大臣陳無宇隨同就要返回楚國的蒍啟強再到楚國,以求借兵抗晉。

應齊莊公之邀,楚康王馬上就組建起了楚,蔡,陳,許四國聯軍再次殺向鄭國,以緩解齊國所受的軍事威脅,晉國隻好放棄了正在進行的攻齊之戰,率軍回救,楚康王見戰略意圖已經達到,就撤軍回國。

楚康王十三年(公元前547年),也就是向戎弭兵,豪門之會的前一年。那年春天,楚國與秦國聯合向東攻打吳國,軍抵雩婁,見吳國戒備森嚴,防守有道,便兵鋒一轉,潔潔湯湯地殺向鄭國。

一舉攻克城麇,俘獲了鄭國的印堇父、皇頡兩位大將。印堇父被作為戰利品獻給了秦國,皇頡則被楚國囚禁。關於俘虜皇頡一事,後來還演繹出了一個"上下其手"的故事。

公子圍(後來的楚靈王)與一個縣尹穿封戌同時攻打皇頡,皇頡抵擋不住,滾落下馬,公子圍欲上前活捉,穿封戌已捷足先登,公子圍索要不得,先告於康王,說是穿封戌貪念軍功,搶了他的俘虜。善於獻媚的太宰伯犁州受康王之命當庭審理。

他當著皇頡的麵將手高高地指向公子圍,恭敬地說:"這位是王弟公子圍!"又用手低低地指向穿封戌,高傲地說"這位是我國邊境之地的一個縣尹!你說,到底是誰先俘了你?"精於察言觀色的皇頡從其手指的一上一下,言辭的一恭一卑中早就凡心知肚明,洞曉一切,一口咬定是公子圍俘了他。

氣得穿封戌七竅冒煙,拔了劍就要殺向公子圍,最後還是康王出麵,同時對兩人進行獎勵,宴請,才得以調停。

楚康王十三年(公元前547年),仍然臣服於楚國的許國與已附晉國的鄭國發生衝突,許國國小兵微,耐何鄭國不得,許靈王親赴楚國請援兵伐楚,楚兵未出,許靈王卻病逝於楚,楚康王信守諾言,於10月統兵伐鄭,"師入南裡,墮其城,涉於樂氏,門於師之梁",伐鄭一戰取得輝煌的勝利後才歸楚,葬許靈公。

縱觀楚康王的伐鄭之戰,有時是為了與晉爭奪對中原一帶的控製權,有時是為了替手下的附屬國報仇雪恨。

有時是為了從側麵緩解盟國所受到的軍事壓力,其戰雖並不激烈,場麵並不宏大,但卻將一個摯著向上,疾惡如仇,奮發有為的楚王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畫在我們的麵前。

遠交近攻東有吳國侵擾,北有強晉擠壓。由於政治環境的險惡,楚康王不得不限於兩麵作戰的險惡境地。為了徹底打破晉吳聯手製楚給楚國帶來的不利局麵,他以牙還牙,采取了"遠交近結"的外交策略。

在西麵,楚康王借助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晉國率八國聯軍討伐秦國,再次與秦結仇之機,與秦國建立起了牢固的同盟關係。

在東麵,晉定公於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主盟溴梁之會,組建聯軍全麵攻入齊國,楚康王派軍討伐鄭國,迫使晉國兵退齊國。齊靈公對楚康王危難之時出兵相救,心存感激,兩國再建友好聯盟。

楚康王巧抓曆史機遇,"西結秦,東聯齊"不僅有效地打破了"晉吳聯手製楚",致使楚國兩麵受敵,疲於應對的不利局麵,而且給予晉國以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晉國在製定對外政策,興兵伐楚時,不得不考慮秦國和齊國的態度,從而大大的緩解了楚國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壓力。

鄢陵一役,貫於見風使舵的諸侯國曾一齊倒向晉國,即使是臣服楚國多年的陳,蔡,鄭,許等國也是時叛時服。為了安撫陳,蔡,許等國,使其堅定地留在自己的麾下,康王煞費苦心,殫精竭力,即使要麵對很大的政治風險也在所不惜。楚國在東麵與吳國爭奪江淮流域的統治權方麵得心應手,心想事成,但是,在北上與中原各諸侯國的爭霸戰中,初期卻似乎有點力不從心。

楚康王三年(公元前557年),一直臣服於楚國,且被楚國已遷到葉縣的許國國君許靈公,見剛上任的晉定公在溴梁大會諸侯,晉勢強盛,而且楚國也被吳國打敗,有心歸服,請求向晉國方向遷都,得到了晉國的同意,但是康王馬上就加大外交力度,通過楚國扶持的親楚勢力,有效地阻止其投入晉國的懷抱。晉國為了教訓許國的出爾反爾,聯合已叛楚附已的鄭國,陳國,衛國前往討伐,並順道討伐楚國。

楚康王令公子格帶兵禦晉,卻在湛阪(今河南平頂山市西北)被晉軍擊敗,晉兵乘勝向楚國縱深地帶進攻,因受楚國方城所阻,隻好後撤,見許未遷,複又伐許而還。湛阪之戰是楚康王與晉平公之間發生的一次正麵衝突,楚國雖然兵敗,但這次戰爭隻是局部性的,晉以一國之軍獨進,楚國卻並沒有出動主力,而且許國最後仍然留在了楚國的陣營內,所以楚國的勢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楚康王七年(公元前553年),蔡國擔任司馬一職的公子燮,借口楚國對蔡征發無常,想策動蔡國投入晉國懷抱,康王得之,異常惱怒,向蔡國立即施壓,那蔡君雖然沉溺於貌美無比的兒媳之色,整天想著如何在兒子不在時去偷情,但麵對繁雜的政務,卻還是十分理智的,他從蔡楚兩國若乾年的外交關係中早就得出一個結論:由於自己距離楚國近,無論如何努力,是永遠也擺脫不了楚國的手掌心的。

為了鞏固蔡楚同盟,表示自己對康王忠心不二,他在楚康王的要求下,及時捕殺了公子燮,有效地剔除了對楚的離心力。這邊蔡國剛定,那邊陳國內鬥又起。

陳國慶氏二兄弟慶虎,慶寅與公子黃不和,欲剪其黨羽,削其權勢,使出了一個借刀殺人之計。他們派人向楚康王進言:"陳國公子黃與蔡國司馬公子燮是一丘之貉,欲離間國君去楚附晉。"

視維護同盟國穩定為大政方針的康王立即興兵征討,公子黃無奈之計下隻好棄城而逃。待康王得知真相,已是三年之後。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