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好鄭國楚平王為了與鄭國結好,派枝如子躬把犨、櫟兩縣還給鄭國。
犨近汝水,櫟近潁水,兩縣是楚國北方的重鎮,枝如子躬以為還給鄭國對楚國不利。因此,到了鄭國,他絕口不說割地。
鄭人倒是先已風聞,按捺不住,帶著試探的口氣說:“敝國道聽途說,貴國要把犨、櫟賜給寡君,就請大夫吩咐吧!枝如子躬斷然回答:“我不曾聽說有這個命令。”鄭人怏怏不樂,但又無可奈何。
回楚國後,平王問犨、櫟交割情況,枝如子躬脫掉官袍,表示待罪,說:臣有違命之過,沒有丟棄國土。
平王高興地拉著枝如子躬的手說:“你怎麼能如此自辱呢?你回去休息吧!以後寡人還有要事讓你去辦的。”一切順順當當,平王對局勢迅速穩定深為滿意。
可是,蔓成然居功自傲,貪得無厭,與當時的巨富養氏爭利,平王覺得對他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於公元前529年(平王元年)殺蔓成然,滅養氏。
事後,命蔓成然子鬥率為鄖公,以示不忘鬥氏功勳。既安撫元老,又收攬人心。;平王殺蔓成然而滅養氏,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全無懲治貪黷之意。平王在位期間,貪黷成為一種痼疾。
貴族都明白,貪黷無妨,隻要不冒犯平王就萬事大吉。平王貪黷比靈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語·無為篇》說:“楚平王奢侈眾姿。”平王即位後,命伍舉子連尹伍奢為太傅,命寵臣費無極為少傅,太子建尊重奢而嫌惡費無極,費無忌暗自銜恨。
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15,費無忌對平王說太子建可以成家了。平王為太子建聘秦女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現孟嬴貌美,當孟嬴到郢都後,費無極勸平王自娶。
平王好色,不管兒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自娶孟嬴為夫人,由此,平王對費無極就格外寵信了。
公元前523年,平王采納費無忌的建議,派太子建去鎮守城父,名義是派太子建管方城以外,由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內。次年費無忌誣告太子建與伍奢密謀以齊,晉為外援發動叛亂。
平王信以為真,召見伍奢,嚴加詰問。伍奢規勸平王不要親小臣而疏骨肉,平王執迷不悟,把伍奢關押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死太子建。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
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奮揚才趕到城父。奮揚讓城父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平王問奮揚:那個命令,出自寡人嘴裡,進到你的耳裡,是誰泄漏給太子建的?奮揚坦然地說:是臣。
大王曾經囑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樣服侍太子,臣雖不才,不敢三心二意。臣按大王先前的囑咐執行,不忍心按大王後來的命令執行。臣把太子放跑,現後悔莫及。平王問:那麼,你怎麼還敢來見寡人呢?奮揚說:臣沒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來,就是再次違命了,臣不敢。平王無奈,對奮揚說:回城父去,還像以前那樣做的官吧!;
公元前521年,宋元公與華氏由相惡而相攻,宋元公以齊、晉、衛3國為外援,華氏的外援隻有一個吳國,宋元公令華氏諸大夫及其同黨逃到楚國。
公元前519年,吳伐楚,公子光為元帥,楚令尹子瑕抱病偕司馬蒍越出征,子瑕死於途中,至雞父(今河南固始縣東南),楚師尚未列陣即行潰退,楚國損兵折將,失地丟人。
公元前518年,吳楚發生邊民糾紛,吳國邊邑卑梁(今安徽天長縣西北)與楚國邊邑鐘離(今安徽鳳台縣東北)毗連,都種桑育蠶,一吳女與一楚女因爭桑樹而扭打。事態越鬨越大,楚女家人殺死吳女家人,卑梁大夫征發邑兵進攻鐘離。
恰巧,楚國擴建了舟師,平王自將東巡,聞變,當即攻破梁。平王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轉悠了一圈,以為達到了威懾吳人的目的,就奏凱回國了。
楚師剛撤離吳國就攻占了鐘離和巢邑。
曆史對他的人物評價是:司馬遷:棄疾以亂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幾再亡國!丁耀亢:疾以亂立,以淫亡,而不免鞭屍之禍。無極逢惡工讒,卒亦不免於誅。天道明威,各以類應,可不畏哉!
楚昭王(約公元前523年—公元前489年),羋姓,熊氏,名壬,又名軫(珍),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他是楚平王與秦公主孟嬴之子。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壬繼位,是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他在位期間,積極開展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加強了楚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他還積極與周、齊、晉等國進行外交,擴大了楚國的影響力。
楚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89年),病倒去世,享年34歲。他的後代繼續統治楚國,成為春秋時期楚國的重要王朝之一。
楚昭王(熊壬),本名熊壬,彆名羋壬,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89年,諡號為昭王。他是楚平王的兒子,出生時母親還是一名普通的宮女。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後,由於其兒子太子珍年紀尚幼,而其弟弟子西有仁義之心,因此子西主張立太子珍為楚昭王。然而,子西認為國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則,改立君主就會引起禍亂,因此仍立太子珍為楚昭王。在位期間,楚昭王遭遇了多次危機。
公元前515年,吳國趁楚平王駕崩、國內局勢動蕩之機,派兵攻打楚國。吳軍後路被楚軍切斷,進退兩難。時遇吳國發生宮廷政變,公子掩餘逃奔徐國,公子燭庸奔鐘吾。
楚昭王熊壬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君主,他的主要作品有《楚昭王問鼎》、《楚昭王遺弓》等。這些作品反映了楚昭王在位期間的一些政治、軍事活動和思想,對於了解當時楚國的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其中,《楚昭王問鼎》一文描述了楚昭王向周王朝詢問九鼎的重量,表現出他對於國家強盛的期望和追求;《楚昭王遺弓》則表達了楚昭王對於戰爭和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於國家未來的憂慮和期望。
除了文學作品外,楚昭王在位期間還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和措施,如推行法家政治、實行“量入計出”的財政政策等,對於楚國的發展和強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他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為後人所稱頌。楚昭王的主要成就是使楚國得以中興。
楚昭王是楚平王的兒子,原名熊壬,又名軫(珍),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16年至公元前4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