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齊國曆代君主11(2 / 2)

公元前301年,隨著齊宣王的去世,齊國的盛世時代終於結束,等待著齊國的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這一大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說齊宣王的外交錯誤斷送了齊國,也斷送了其他東方六國,最終致使秦國統一了中國。

齊閔王(約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亦稱齊湣王、齊湣王,媯姓,田氏,名地(一作遂),齊宣王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六任國君,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

葬於田齊王陵(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內)。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去世,齊閔王即位。齊閔王為人驕傲,喜歡享樂,但在位期間也屢建武功,破秦、燕諸國,製楚,滅宋,齊湣王十三年(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齊湣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

公元前284年,燕國將領樂毅以燕國、秦國、趙國、韓國、魏國五國聯軍攻田齊,燕軍攻入臨淄,齊閔王出逃至莒(今山東莒縣),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

即位之初齊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田地的父親齊宣王去世,田地繼承王位,是為齊閔王(齊湣王、齊湣王)。齊閔王繼位之初,便倚仗齊國的強大實力,插手他國內政。

齊閔王元年(公元前300年),韓國的公子咎與公子幾瑟爭奪太子之位,由此激化矛盾。齊閔王為表達自己的態度,準備出兵韓國,共同與親齊國的韓公叔幫助公子咎並將其立為太子。

當時支持公子幾瑟的中庶子向公子幾瑟建議鏟除公叔,公子幾瑟沒有聽從中庶子的建議。不久,齊閔王大兵壓境,驅逐公子幾瑟,公子幾瑟見大勢已去,倉皇逃往楚國。齊閔王二年(公元前299年),齊閔王邀請魏襄王一起到韓國,脅迫韓襄王立公子咎為太子。

齊閔王繼位之初,楚國由於內優外患,使得楚懷王不得不向齊閔王求和,並派太子橫到齊國作人質,以加強齊、楚聯合。齊閔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後,一直在齊國作人質的太子橫向齊閔王請求回國。

齊閔王沒有答應,並要挾說:\"如果把楚國東邊的五百裡土地割讓給我,就可以讓你回去;否則,是不會讓你走的。\"

無計可施的太子橫,萬般無奈中去問他的老師慎子該怎麼辦,慎子告訴他說:\"土地是用來為自己服務的,如果因為愛土地而不去為死去的父親送葬,那是不孝不義的行為。所以我讚成答應給齊國土地。\"0

齊閔王在得到允諾後,便放走太子橫。後來由於秦國出兵乾預,齊閔王想得到楚國東邊五百裡土地的願望也沒有實現。由於秦國的乾預,齊閔王的打算落空,他大為惱怒,非常怨恨秦國。

不久,秦國要攻打魏國,當時在魏國做官的齊國人陳珍,為魏國遊說來到齊國,對齊閔王說:\"有能力滅亡各諸侯國的是秦國。

我不擔憂強秦的威脅,而擔憂六國相互攻伐,使自己疲弱下去,其結果隻能是被秦國乘機吞並。\"

陳珍又為齊閔王分析說:\"現在秦國想攻打魏國的絳和安邑,如果得手,就會沿著黃河向東攻齊。大王不如派兵與三晉聯合抗擊秦國,這樣,既幫助魏國打擊秦國,齊國還可以免遭秦國的攻伐。\"

齊閔王覺得陳珍的分析很有道理,而且也符合打擊秦國、擴大自己影響的意願,便采納陳珍的建議,派孟嘗君田文率領齊軍,聯合韓、魏攻打秦國。

同年,孟嘗君統帥齊、韓、魏三國聯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到秦國的邊防要隘函穀關。然而,由於孟嘗君中了韓慶的計謀,使\"三國無攻秦\"。

同年(公元前298年),齊閔王將田嬰封在薛地。齊閔王四年(公元前297年),齊閔王派人到秦國迎娶秦國公主為妻。齊閔王五年(公元前296年),

三國聯軍對秦國發起進攻,攻破函穀關。為了緩解局勢,秦昭襄王被迫\"割河東而講和\"。齊國聯合韓、魏兵臨函穀三年,對阻止秦的東向兼並勢頭、提高齊國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義,

但由於齊閔王隻顧眼前利益,接受秦國的講和要求,沒有將\"革命\"進行到底,所以使他喪失打擊秦國、削弱秦國、以致最終消滅秦國的良機。

三國聯軍攻破函穀關後,齊閔王被勝利衝昏頭腦。不久,便高舉對外擴張的大旗,把戰火點燃到燕國。當時燕國是秦國的同盟並與秦國締結婚姻。

由於秦、燕兩國相距甚遠,不便出兵救燕,秦昭襄王便派魏冉到秦國的盟國趙國,讓趙國出兵幫助燕國抗擊齊軍。當秦昭襄王派魏冉去趙國時,齊閔王也讓大臣魏處來到趙國,遊說趙王,意在讓趙國保持中立,不出兵乾預此事。

爭霸天下

因趙國保持中立,不派兵乾預齊國攻燕之事,距燕遙遠的秦國愛莫能助,隻好眼睜睜地看看齊軍向燕國展開猛烈的進攻。燕軍在權地被齊軍強大的攻勢擊敗,齊軍殺燕軍十萬,兩員大將被俘,幾乎全軍覆沒。

不久,有恩於齊國的趙國,在齊國不加乾預,甚至相助下,一舉滅掉中山國。齊軍權地敗燕,是齊閔王繼破秦函穀關之後,取得的又一場勝利,更使齊閔王稱霸天下的野心進一步膨脹。

燕昭王為了向齊國報仇,讓蘇代到齊國搞反間活動齊湣王與蘇秦,以折斷齊國的羽翼、拆散齊國的聯盟。他指使蘇代一方麵破壞齊國和趙國的關係,

削弱齊國的力量;另一方麵,勸諫齊閔王進攻宋國,以轉移齊國對燕國的威脅。因此,蘇代極力慫恿、引誘齊國攻打宋國。蘇代曾對當時擔任齊相的韓瑉說:

\"您使我在齊國受到重用,我將讓燕國侍奉齊國,齊燕聯合為一體,韓國和魏國也會服從齊國,趙國若蠻橫無理就討伐它。希望齊國集中力量進攻宋國。\"

齊閔王不但沒有識破蘇代的計謀,反而還讚譽他。齊閔王七年(公元前294年),齊閔王聯合宋國一同攻打魏國,在觀津打敗魏軍。

齊閔王十二年(公元前289年),齊閔王任命蘇代為齊相。從此,蘇代這顆定時炸彈便埋在齊國的心臟,成為齊閔王國破身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齊閔王十三年(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齊閔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襄王為西帝,齊閔王為東帝。

秦、齊稱帝,意在兼並其他諸侯國,這對韓、趙、魏、燕等國威脅很大,為破壞齊、秦聯盟,各國都在加緊活動。由於齊國稱帝是被動的,所以齊閔王在蘇代來齊國搞合縱的時候,便急切地征詢齊國稱帝的利弊。蘇代竭力反對齊、秦聯合。

他勸說齊閔王放棄帝號,集中精力攻宋伐秦。齊閔王接受蘇代的建議,同意放棄帝號,外交上由聯秦改為聯趙。齊相韓瑉由於繼續堅持聯秦之策,遂被罷免相職。

齊閔王放棄帝號後,一麵積極準備伐宋,一麵組織合縱攻秦。蘇代受齊國之托到各國遊說,使齊、趙、燕、韓、魏五國合縱的局麵得以形成。齊閔王稱帝雖然隻是曇花一現但卻反映出他欲稱霸天下的野心。

蘇代一方麵極力勸說齊閔王采納自己的主張,使其與趙國達成攻打秦國的協議;一方麵又到趙、燕、韓、魏四國進行遊說,讓他們與齊國組成合縱攻秦的聯盟。

但這次合縱攻秦,五國貌合神離,各有打算,並無實心。齊國作為領軍大國,心思不在攻秦,而是希望通過與其他四國合縱來削弱秦國,以便於自己滅亡宋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