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救宋,成王罷歸。將軍子玉請戰,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國,天之所開,不可當。\"子玉固請,乃與之少師而去。晉果敗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誅子玉。四十六年,初,成王將以商臣為太子,語令尹子上。
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內寵,絀乃亂也。楚國之舉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王不聽,立之。後又欲立子職而絀太子商臣。商臣聞而未審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實?\"崇曰:\"饗王之寵姬江羋而勿敬也。\"
商臣從之。江羋怒曰:\"宜乎王之欲殺若而立職也。\"商臣告潘崇曰:\"信矣。\"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宮衛兵圍成王。成王請食熊蹯而死,不聽。丁未,成王自絞殺。
商臣代立,是為穆王。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潘崇,使為太師,掌國事。穆王三年,滅江。四年,滅六、蓼。六、蓼,皋陶之後。八年,伐陳。十二年,卒。子莊王侶立。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
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閒。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月,淫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
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說。是歲滅庸。六年,伐宋,獲五百乘。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
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
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讒之王,恐誅,反攻王,王擊滅若敖氏之族。十三年,滅舒。十六年,伐陳,殺夏徵舒。徵舒弑其君,故誅之也。已破陳,即縣之。群臣皆賀,申叔時使齊來,不賀。王問,對曰:\"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
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複令於天下!\"莊王乃複國陳後。十七年春,楚莊王圍鄭,三月克之。入自皇門,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聽!賓之南海,若以臣妾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不忘厲、宣、桓、武,不絕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願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許。\"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絕乎!\"莊王自手旗,左右麾軍,引兵去三十裡而舍,遂許之平。
潘尪入盟,子良出質。夏六月,晉救鄭,與楚戰,大敗晉師河上,遂至衡雍而歸。二十年,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儘,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華元出告以情。莊王曰:\"君子哉!\"遂罷兵去。二十三年,莊王卒,子共王審立。共王十六年,晉伐鄭。鄭告急,共王救鄭。
與晉兵戰鄢陵,晉敗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將軍子反。子反嗜酒,從者豎陽穀進酒醉。王怒,射殺子反,遂罷兵歸。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員立,是為郟敖。康王寵弟公子圍、子比、子皙、棄疾。
郟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圍為令尹,主兵事。四年,圍使鄭,道聞王疾而還。十二月己酉,圍入問王疾,絞而弑之,遂殺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於鄭。伍舉問曰:\"誰為後?\"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曰:\"共王之子圍為長。\"子比奔晉,而圍立,是為靈王。
靈王三年六月,楚使使告晉,欲會諸侯。諸侯皆會楚於申。伍舉曰:\"昔夏啟有鈞台之饗,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盟津之誓,成王有岐陽之搜,康王有豐宮之朝,穆王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靈王曰:\"用桓公。\"
時鄭子產在焉。於是晉、宋、魯、衛不往。靈王已盟,有驕色。伍舉曰:\"桀為有仍之會,有緡叛之。紂為黎山之會,東夷叛之。幽王為太室之盟,戎、翟叛之。君其慎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