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漢11(2 / 2)

識破讒言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上官桀、燕王劉旦等人加緊了政變的準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注壓在上官桀身上,前後派遣十多人,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人以燕王劉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

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當時製度,吏民上書言事,霍光以領尚書先看(實際上霍光是先行批閱),遇有不好的,可壓下不報。上官桀隻有等到霍光休假沐休時才能代替霍光處理奏章。於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機,將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過昭帝把這事批複下來,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布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壓在那裡,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武帝所贈“周公輔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昭帝下詔召大將軍。霍光進宮,除下將軍冠叩頭自責。昭帝說:“將軍戴上冠,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將軍無罪。”霍光說:“陛下怎麼知道的?”昭帝說:“將軍到廣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屬罷了。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麼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無須如此大動乾戈!”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歎,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上奏書的人後來失蹤了,官府追捕得很緊。上官桀等人害怕,就對昭帝說:“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聽。之後上官桀一黨仍然派人詆毀霍光,昭帝怒道:“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讓他輔佐朕,敢有詆毀他的按罪處置。”上官桀等不敢再說。昭帝也因此更加親近霍光而疏遠上官一派。

平定內亂

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九月,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劃,由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鄂邑長公主門下的稻田使者(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燕倉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先發製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後自殺身亡。九歲的上官皇後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折疊委任霍光內亂平定後,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麵信任。不但霍光權傾朝野,“威震海內”,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還是統率宮衛郎官的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車都尉侍中;兩個女婿分彆擔任東宮和西宮的衛尉,掌管整個皇宮的警衛;堂兄弟、親戚也都擔任了朝廷的重要職位,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遍布西漢朝廷的龐大的勢力網。至此,霍光已經成為當時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霍光秉政後,前後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折疊因病去世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十七日,劉弗陵因病崩於長安未央宮,年僅二十一歲。六月七日,葬於平陵,諡號為孝昭皇帝。[6]折疊編輯本段為政舉措折疊政治霍光秉政漢昭帝即位後,因年幼,遵從武帝遺照,由霍光輔政。燕王劉旦等陰謀叛亂時,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其後,昭帝在霍光輔政下,沿用武帝末期的嚴刑峻法製度,重視吏治,調查民間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職等事宜,處置縱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馮翊賈勝胡等人。並先後四次察舉賢良,任命楊敞為相,雋不疑為京兆尹等,明經治獄。因內外措施得當,使得武帝後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製,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開始得到了恢複,為“昭宣中興”揭開了序幕。鹽鐵之議漢武帝時期施行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雖然充裕了國家財政,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經濟基礎;但是這些政策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階層的利益。出現了官吏“行奸賣平”、“農民重苦,女紅再稅”、“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麵。為了保證“與民休息”政策的實行,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昭帝下詔命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詢問民間疾苦所在。賢良文學與桑弘羊意見不一,雙方就民間疾苦的原因、對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針和治國理念等多方麵展開了激烈交鋒(史稱“鹽鐵之議”)。會議並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但爭論雙方的觀點對昭宣時期漢王朝的統治政策還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主流上看,大權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堅持了漢武帝輪台罪己詔中所製定的政策,推行“與民休息”的措施,將公田與貧民耕種,貸給農民種子、口糧,免除部分賦稅、徭役,降低鹽價,與匈奴保持友好關係。這些措施符合賢良文學提出的“行仁政,以德治國”的意見。賢良文學也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成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躍的力量。折疊軍事加強北方戍防漢昭帝時,烏桓逐漸強大,匈奴也趁機數犯漢邊。後元二年(前87年)冬,匈奴入侵北方國境,殺略吏民;朝廷征募能征善射的士兵,屯田於張掖郡,派左將軍上官桀巡視北部邊疆。始元二年(前85年),左穀蠡王在衛律等支持下繼位,稱壺衍鞮單於,改與漢通好,並釋蘇武歸漢。不久,匈奴又發兵兩萬騎掠漢塞,昭帝派兵出擊,活捉甌脫王,從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張掖郡。

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冬,匈奴壺衍鞮單於怨恨烏桓為漢朝傾力偵察動靜,遣騎兵兩萬襲擊烏桓,烏桓猝不及防,傷亡慘重。昭帝遣度遼將軍範明友率軍出遼東,迎擊匈奴軍,匈奴撤兵。範明友遂遵從霍光“兵不空出,即後匈奴,遂擊烏桓”的籌劃,乘烏桓遭匈奴襲擊之機,驅兵直奔烏桓,一舉擊殺其烏桓三名首領並部眾六千餘人,得勝還師。

元鳳六年(公元前75年),烏桓再次發兵犯幽州,範明友率軍出擊,再次擊退烏桓。隨後,昭帝調整北方防務,縮減玄菟郡疆界、設立金城郡,並招募郡國民眾修築防禦工事。[]

平定西南叛亂

漢武帝劉徹駕崩後,西南部分地區開始不服漢朝統治,多次發生反叛。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夏,益州等地二十四邑夷民反漢,漢昭帝遣水衡都尉呂破胡,率軍迅速將其平息,劃分河內歸屬冀州、河東歸屬並州。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西南姑繒、葉愉等夷民部落再次起兵反漢,昭帝複命呂破胡率軍征討。由於呂破胡此次未能迅速進抵益州,致益州太守被殺,死傷四千餘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