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漢15(1 / 2)

四月丁酉,奏未央宮。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禦史大夫湯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諸侯相,丞書從事下當用者。如律令。"維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禦史大夫湯廟立子閎為齊王。

曰:於戲,小子閎,受茲青社!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於東土,世為漢籓輔。於戲念哉!恭朕之詔,惟命不於常。人之好德,克明顯光。義之不圖,俾君子怠。悉爾心,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厥有炋臧,乃凶於而國,害於爾躬。

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漢書·武五子傳》

孝武皇帝六男。衛皇後生戾太子,趙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齊懷王閎與燕王旦、廣陵王胥同日立,皆賜策,各以國土風俗申戒焉,曰:"惟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禦史大夫湯廟立子閎為齊王,曰:'烏呼!小子閎,受茲青社。朕承天序,惟稽古,建爾國家,封於東土,世為漢籓輔。烏呼!念哉,共朕之詔。惟命於不常,人之好德,克明顯光;義之不圖,俾君子怠。悉爾心,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厥有愆不臧,乃凶於乃國,而害於爾躬。嗚呼!保國乂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

閎母王夫人有寵,閎尤愛幸,立八年,薨,無子,國除。劉旦(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80年),西漢宗室、藩王,漢武帝劉徹第三子,廣陵厲王劉胥同母兄,母李姬。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劉旦與劉閎、劉胥同日冊封,劉旦為燕王。

冊封燕王漢武帝一共生有六個兒子,劉旦是第三子,其母李姬還育有廣陵王劉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四月,武帝在宗廟冊封劉旦為燕王,都邑薊。燕國地處西漢北境,緊鄰匈奴,土地貧瘠、民風凶悍,武帝以策文詔諭劉旦,勉勵他鎮守邊陲,成為漢朝的藩籬輔翼。武帝時期的郡國製度與漢初不同,經過削藩策、七國之亂和推恩令的多重打擊之後,諸侯王對封國已沒有太多的權力;且漢朝皇位傳承遵從周製嫡長子繼承製,作為第三子的劉旦,並不奢望榮登大寶,因而安心為藩王,將心思集中於各種學問,率性而學,經書、雜說來者不拒,尤好星曆、數術、倡優、射獵。成年後的燕王“能言善辯,廣有謀略”,喜好招攬遊俠武士。

自薦太子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次子齊王劉閎去世。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發生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受人誣陷不能自明,兵敗自殺。得知長兄死訊後,劉旦以為武帝剩餘諸子中自己年紀最長,按次序排下來,皇太子之位置必然歸屬自己,但武帝一直沒有再立太子之意。

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武帝年邁病重。劉旦派使者來到長安,向武帝上書,請求宿衛長安,以備不虞。武帝覽信大怒,立斬來使,緊接著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違反漢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國三個縣邑,以示懲戒。武帝感歎“生子應置於齊魯之地,以感化其禮義;放在燕趙之地,果生爭權之心”,遂厭惡劉旦,轉而立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

首次謀反,窺探朝事。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漢武帝在巡行途中病逝於五柞宮,太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新皇帝繼位後賜給各國諸侯王璽書,詔宣先皇喪事及皇位更替。璽書抵達燕國,劉旦感覺書檢上的璽封比以往要小,不肯哭喪,並對燕國的大臣們說:“這次的璽書規格比以前小,恐怕是長安發生了什麼變故。”隨即派遣心腹近臣壽西長、孫縱之、王孺前往長安,借問喪禮為名,秘密探聽朝中消息。

燕國一行人來到長安,見到執金吾郭廣意,問武帝因何病去世、新皇帝是誰、現年幾歲。郭廣意回答:先皇駕崩,新帝由將軍共同擁立,年約八、九歲,先皇下葬時並未出來吊唁。王孺等人欲向蓋長公主問明詳情,但公主已奉召住在宮中,不得見麵,隻得返回燕國,將郭廣意言語歸報劉旦。

計謀篡權,劉旦聽後,懷疑新帝得位是朝中大臣操縱的結果,複遣中大夫至長安上書,請於各郡國設立武帝宗廟。霍光見書,沒同意劉旦的請求,但賜錢三千萬,增加封邑一萬三千戶。這個結果讓劉旦大怒:“我本來應當稱帝,還需要彆人的什麼賞賜!”於是暗地勾結中山哀王之子劉長、齊孝王之孫劉澤等,密謀造反。劉旦謊稱在武帝時接受了詔令,可以掌管地方行政,修治武備,防禦非常事變的發生,以此作為自己招兵買馬的理由。

隨後劉旦又召集群臣詢問“治國之策”,郎中成軫進言劉旦應主動索取自己應得之位而不是坐享其成,並認為隻要燕王起兵,燕國吏民必定贏糧而影從。劉旦見群臣沒有異議,隨即與劉澤等人謀劃,聲稱少帝不是武帝的兒子,而是奸佞之臣所立“偽帝”,號召天下群起討伐,並派人傳布各郡縣,以動搖百姓視聽。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事泄被赦,劉旦製造好輿論後,就招集各地亡命之徒,充當士卒,又收聚民間銅鐵,製造兵器,並不時親自出外閱操;又征調百姓設立圍場,在文安縣進行大規模的打獵,藉此來講習軍隊事宜,專待起事之日的到來。此時的劉旦,儼然以未來皇帝自居,出入僭用天子儀仗,左右近臣皆稱侍中。郎中韓義等人多次諫阻,劉旦大怒,遂誅殺韓義等共十五人。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八月,劉澤回到齊國都城臨淄,意圖謀殺青州刺史雋不疑,起兵與劉旦響應。事尚未行,被劉成得知,向雋不疑告發。雋不疑乘其無備,分遣吏役將劉澤及其黨羽捕拿下獲,奏報朝廷。漢昭帝詔有司追查此事,牽連至燕王,按律當誅。

昭帝念及骨肉恩情,就壓下此案不予張揚,免除燕王之罪,而將劉澤等人正法。再度叛亂,昭帝即位後,加封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與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等一起輔政,並下詔尊鄂邑公主為長公主,入住皇宮,養護昭帝。

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劉旦的姐姐鄂邑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因爭權而產生仇隙,他們知道劉旦怨恨霍光,就暗地裡與燕國結交往來。劉旦也先後派遣十多批人,攜帶大批金銀珠寶,賄賂蓋長公主,以求他們支持自己奪取帝位。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上官桀等人列述霍光過錯,密謀劉旦上書昭帝告發霍光。劉旦得書後十分高興,立即上疏昭帝,謊稱“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意欲謀反”,並提議入朝宿衛,以防奸臣變亂。奏章由上官桀遞交上去,不料卻被年僅十四歲的昭帝識破,昭帝也因此更加親近霍光而疏遠上官一派。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劃,由公主設宴邀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迎立燕王劉旦為帝。劉旦得信後,立即安排專人往來傳遞情報,許諾上官桀事成後裂土封王,同時聯絡各地“豪傑”數千人。不久,公主來信,告訴劉旦,右將軍王莽已死,丞相有病,大業必成。劉旦見信大喜,分付群臣各自收拾行裝,準備起程入宮為帝。

自絞謝罪,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九月,鄂邑長公主門下的稻田使者燕倉知道了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部署官員追捕孫縱之以及上官桀等人。

劉旦得知左將軍上官桀等已伏誅、反情敗露後,與燕國丞相商議是否發兵起事,丞相認為上官桀已死,百姓皆知,不可起兵。不久漢廷下發赦令,赦免燕國所有的官吏和百姓,卻唯獨沒有赦免劉旦。劉旦準備自殺,左右親信認為倘若朝廷削去封國,廢掉王爵,還可以保住性命。

燕王的姬妾夫人也都哭啼著阻攔,劉旦便不再尋死。昭帝又派專使賜送璽書,斥責劉旦“有叛逆悖亂之心,無忠君愛國之義。假如作古之人泉下有知,又有何臉麵再見列祖列宗?”劉旦得書會意,即以綬帶自縊而死,在王位三十八年,諡號刺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