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漢27(2 / 2)

在古代,正統觀念往往起著支配的作用,所以後來反對王莽的農民起義軍,大都擁立劉姓宗室子孫做號召,如劉玄、劉盆子等。麵對起義軍的壯大,攝皇帝王莽寢食不安,晝夜抱著年幼的孺子劉嬰哭泣,並祈求神靈保佑,宣布等孺子長大成人後,就主動辭職回家休養。王莽一麵擔驚害怕,一麵派兵鎮壓。在王莽軍的鎮壓之下,起義軍失敗了。平息叛亂後,王莽更是躊躇滿誌,他一改昔日謙恭有禮的儒者風範,而以一個盛氣淩人的軍事強人的姿態出現在大小臣工麵前。勝利讓王莽有恃無恐,加快了當真皇帝的步伐,同時也加速了王莽的毀滅。翟義等反叛者相繼毀滅,使王莽產生了錯覺,他認為這一定是\"天命\"所歸!王莽要去掉頭上的\"假\"字當真皇帝,要靠符命。所謂\"符命\"就是編造的\"天符之命\"或者\"聖王受命之符\"。於是,各地便紛紛造符瑞來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借著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攝皇帝\"中的\"攝\"字去掉;把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公元8年)。

禪位王莽,太皇太後不得不同意,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徑,初始元年(公元8年),有\"素無行,好為大言\"的梓潼(今屬四川)哀章就加緊製做銅匱(匣子),裝了兩條書簡,一個簡冊上寫\"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簡冊上寫\"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其中的\"某\"指漢高祖劉邦,這個\"黃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漢高祖劉邦傳位給王莽。\"圖書\"中都寫了\"王莽應做真天子\",同時將王莽寵信的幾個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上麵,說這些人應當大官輔佐。

哀章將此銅匱獻給正急於當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聽從天神命令,接受禪位。回去坐在未央宮的前殿,即真皇帝位,改國號為\"新\",把公元8年十二月初一作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初一。王莽稱帝建新,尊王太皇太後王政君為皇太後(後來又改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後\"),降劉嬰為定安公(也作安定公),將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等5個縣,民萬戶,地方百裡,作為定安公國(或作安定公國),在西漢銀盒國中立漢祖宗之廟,世代祭祀;改王太後(王嬿)尊號為定安公太後。至此,立國210年的西漢帝國滅亡。折疊遭囚被殺王莽封了劉嬰,但不準他回到封國(定安公國,也作安定公國),把京城的大鴻臚府改建為\"安定公第\"。

王莽將年幼的劉嬰養在安定公第之中,與外界隔絕任何聯係,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導致劉嬰成人後不識六畜,知識麵與幼兒無異。王莽將自己的孫女、王宇的女兒王氏嫁給他做妻子。更始二年(24年),王莽為更始帝劉玄所敗,劉嬰當時身在長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據天象認為劉玄必敗,而劉嬰才是天子正統,便起兵將劉嬰迎至臨涇,\"欲立為天子\"。更始三年(25年),劉玄派遣丞相李鬆將其擊破,劉嬰被亂兵所殺,時年21歲,不知葬所。折疊家族世係劉嬰是漢宣帝劉詢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煬侯劉勳之孫、廣戚侯劉顯之子。?高祖父:漢宣帝劉詢?高祖母:婕妤衛氏?曾祖父:楚孝王劉囂?祖父:廣戚煬侯劉勳?父親:廣戚侯劉顯折疊軼事典故據野史記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玄征調隗囂及其叔父隗崔、隗義等,囂將去長安,方望以為更始成敗未可知,所以勸阻,讓其彆去長安,隗囂不聽,方望以書辭謝而去。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棄離隗囂的方望見\"更始政亂,度其必敗\",便對安陵人弓林等說:\"前分封安定公的孺子嬰,是漢平帝的後代,因王莽代政而沒有做漢主,如今天下人皆言,劉氏當受命,我等何不立他為王,謀取大功?\"弓林等人都很讚成。於是,赴長安求得了孺子嬰回來,\"聚黨數千人\"在臨涇城(今甘肅鎮原)被立為皇帝。方望做了總理庶務(輔佐君王的丞相),弓林當了掌管四方兵事和賞罰的大司馬。孺子嬰臨涇立帝,遭到了同姓複辟王朝劉玄的竭力反對。不久,更始政權遣丞相李鬆入安定,摧毀了這個複辟勢力。孺子嬰、方望、弓林等人都被誅殺。今人以為:不存在\"臨涇稱帝\"的事實,僅是後人的杜撰而已。

《史記·呂太後本紀》(後有漢書)

呂太後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後。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後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後,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呂後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死事,封其子呂台為酈侯,子產為交侯;次兄呂釋之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號為帝。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餘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恒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高祖弟交為楚王,兄子濞為吳王。非劉氏功臣番君吳芮子臣為長沙王。

呂後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後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後大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複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後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後欲殺之,不得閒。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後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儣明,孝惠還,趙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夏,詔賜酈侯父追諡為令武侯。太後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後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

《漢書·高後紀》

高皇後呂氏,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惠帝即位,尊呂後為太後。太後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為皇後,無子,取後宮美人子名之以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後臨朝稱製,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呂台、產、祿、台子通四人為王,封諸呂六人為列侯。語在《外戚傳》。

元年春正月,詔曰:“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議未決而崩。今除之。”

二月,賜民爵,戶一級。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夏五月丙申,趙王宮叢台災。立孝惠後宮子強為淮陽王,不疑為恒山王,弘為襄城侯,朝為軹侯,武為壺關侯。秋,桃李華。

二年春,詔曰:“高皇帝匡飭天下,諸有功者皆受分弟為列侯,萬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於久遠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誼,施後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於高廟,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其與列侯議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謹與絳侯臣勃、曲周侯臣商、潁陰侯臣嬰、安國侯臣陵等議:列侯幸得賜餐錢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請臧高廟。”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蝕之。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銖錢。

三年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餘家。秋,星晝見。

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後子,出怨言,皇太後幽之永巷。詔曰:“凡有天下治萬民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歡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歡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亂,不能繼嗣奉宗廟,守祭祀,不可屬天下。其議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後為天下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頓首奉詔。”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為皇帝。

五年春,南粵王尉佗自稱南武帝。秋八月,淮陽王強薨。九月,發河東、上黨騎屯北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