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兩個女兒回來的時候。嬴嵊明顯感覺兩個女兒的心情還是不錯的。嗯,說明有戲。
等父女三人都坐好,身邊的奴婢給他們上好了茶全部退出書房後。嬴嵊這才挑眉看向兩個女兒,問道。
“說說吧,怎麼樣!”
嬴玉跟嬴虞對視了一眼,朝著自家父親都點了點頭。隨後作為老四的嬴玉率先開口道。“我對嫁去達奇家沒意見,畢竟過去當家做主。”
“聽說匈奴是幼子守祖產,在他們那發言權更重一點。”
隨後嬴嵊看下嬴虞。“我準備嫁給另一個家的,就是匈奴原來四大貴族家的須卜家的兒子。”
聽到嬴虞的話,嬴嵊不免有些驚訝,他是知道這個須卜家的兒子的。他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就死了。現在的閼氏,不是他的親生母親,因此對他也是麵子情而已。
要不是他的外祖家是同樣貴為四大家族之一的蘭家,加上他本人也爭氣,隻怕繼承人的位置早就被廢了。
嬴嵊沒想到他的女兒居然看上了這個人。隨後嬴虞解釋道。“我知道他在須卜家的勢力不如幾個弟弟。畢竟有了後娘就有後爹的。”
“但是,這不就是我們的機會嗎?如果我嫁過去,那麼,他除了依靠自己的外祖家蘭家的勢力之外,隻能依靠我們大秦。”
“更何況,現下他們所有匈奴的部落才剛剛歸順大秦,最想的就是在大秦站穩腳跟。我嫁過去,隻會讓他們對我恭恭敬敬的。就算是他那後娘親爹都不敢拿我怎麼樣。”
“到時候再握住須卜家的權利,哪怕日後匈奴又鐵板一塊。我們這些大秦宗室貴女都能讓他們牌桌都掀了。”
說完這些話,嬴虞不免心中得意不已。嗯,還是嬴驁弟弟的話說出來的帶勁。。。。。。
嬴嵊看著自家兩個閨女,知曉他們已經是打算好了。也不再多說什麼。就說道。“既然如此,明日。你們隨我進宮見陛下吧。”
嬴虞跟嬴玉兩姐妹齊齊站了起來,朝著自家父親躬身應喏。
而宮中,嬴驁帶著工部的人準備改良漏刻計時中的用來表示晝夜跟時間的刻度。
原本這件事是在東漢永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的102年之前發生的,由於地球的公轉軌道呈橢圓形,一年之中晝夜長短的變化速率並不均勻,機械地按照“九日增減一刻”來調整漏刻紀時中用來表示晝夜和時間的刻度,勢必會造成自然現象與時稱的脫節,這讓各地的時間不一致,導致有些事情針對時間來說極其的不便。
因此在永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02年),當時的劉肇采納太史霍融的建議,改以根據太陽去極度的變化來調整漏刻紀時:“率日南北二度四分增減一刻”,即太陽去極度每增減2.4度,則相應地需要將用來表示白晝的刻度調整一個單位。
而後漢代的漏刻製度、曆法製度確定最後是由中央製定然後頒布給地方,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使用的,所以劉肇在“永元論曆”時改革漏刻製度,中央重新製作漏刻使用的箭尺,由上計吏帶回地方,所謂“今下晷景漏刻四十八箭,立成斧官府當用者,計吏到,班予四十八箭”。通過變更漏箭,讓地方漏刻製度與中央保持一致,以實現國家內部時間的統一。
而原本嬴驁並沒有想起來這個事情。一直到這次匈奴也收入大秦的版圖,加之寶島等地,大秦的版圖空前的大。這就出現了時間有誤差而差點出了大的事情了。
所以嬴驁就想起來曆史上的這件改良漏刻計時的事情了。而這件事情的提出,也讓始皇陛下心中提了一個醒,那就是隨著版圖的擴大,很多事情就需要提前想到了。
如今,各地都選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等等,務必做到讓各地不在排斥大秦,如今看來,雖然因為處決了六國遺老遺少而讓各地明麵上安穩了不少。可是還是會有疏漏的地方。這次的事情就是個教訓。
隨後嬴驁索性將天文儀器也讓墨家的人跟陰陽家的人一起進行了改進。
而這件事情,本來應該是在漢永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03年)時候處理的。那時候劉肇采納賈逵的建議,按照傅安提出的用黃道坐標取代赤道坐標測算日月運行軌道的構想,下詔製造“太史黃道銅儀”。
而這就是是世界上第一台用黃道坐標測算日月運行軌道的天文儀器,對提高人們關於日月運動規律的認識具有一定的作用。
而賈逵根據自己的實際觀測,大膽地得出結論:月亮的運動是不均勻的。這一發現是改進儀器得到的第一個結果,它促進了曆法的進步,也豐富了人們對天體運動的知識,為以後太陽運動不均勻的發現打下了思想基礎。
而在大秦這個時候,諸子百家都極其興旺,能者輩出,加上大秦學院的關係,他們都開始互通有無,共同學習,這麼一結合,加上嬴驁給的提示,更加快速的就將結果反饋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