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魏3(2 / 2)

政治上,曹叡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幾個輔政大臣形同虛設。同時注重法理。他詔令設置律博士,改革漢法,製訂新律。又下令刪簡死刑條款,減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財贖罪;減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折疊軍事在他曹叡登基不久,就遇到內外敵人的攻擊,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八月孫權攻江夏、襄陽,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達反叛,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鮮卑與蜀漢聯手進犯,到青龍二年(公元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攻曹魏,公元234年孫權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禦了這些內外戰爭。

他重用曹真、張合、司馬懿等名將與諸葛亮作戰。公元235年諸葛亮死後,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同年,軻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殺,鮮卑“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北疆也得以安定。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遼東公孫淵反魏,自立為燕王。此年,曹叡令司馬懿攻遼東,司馬懿遂帶兵四萬,和牛金、胡遵等出征遼東,大破燕軍,殺公孫淵,成功收複遼東。[

文化上曹叡還用心製詩度曲。他征召文士置於崇文館,鼓勵其文學創作。曹叡能詩文,善樂府,與其祖父曹操、父曹丕並稱魏之“三祖”。折疊編輯本段曆史評價?劉曄: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陸遜: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2]。?鐘會: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3]。?閻纘: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廢為平原侯,為置家臣庶子,師友文學,皆取正人,共相匡矯。兢兢慎罰,事父以孝,父沒,事母以謹,聞於天下,於今稱之。?王沈: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

陳壽: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孫盛:聞之長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

而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偉也。然不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悲夫!?裴鬆之:魏明帝一時明主。?司馬光:1漢主壽常慕漢武,魏明之為人。2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簡功能,屏絕浮偽。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

郭威:漢高祖為義帝發喪,魏明帝正禪陵尊號,一時達禮,千古所稱。?胡應麟:詩未有三世傳者,既傳而且煊赫,僅曹氏操、丕、睿耳。?蔡東藩:曹叡奢淫無度,違理蔑倫,種種荒謬,俱足亡國,而反得平定遼東,擒斬公孫淵父子,是所謂天奪之鑒,而益其疾也。?馬植傑:綜觀曹叡之行事,優缺點各占一半,其優點是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客人直諫。

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殺諫臣方麵,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點是奢淫過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失誤,則在確定繼承人和輔政大臣方麵。

主要作品:?《短歌行》?《善哉行》?《善哉行四解》?《月重輪行》?《步出夏門行》?《長歌行》?《苦寒行》?《棹歌行》?《種瓜篇》?《燕歌行》?《猛虎行》?《堂上行》?《清調歌》?《樂府詩》

曹魏政權於公元220年替代了東漢政權,魏文帝曹丕遷漢獻帝於濁鹿城,自己作了皇帝,並追封曹操為魏武帝。曹丕登基,在位僅六年,於公元226年死去。曹丕死後其子曹睿繼承皇位,即魏明帝。因明帝無子,遂收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芳為義子。當時曹芳年僅六歲,被封為齊王。

公元239年,即曹魏景初三年,明帝死,由這個過繼的兒子,年僅8歲的曹芳繼承皇位,是為魏少帝。因其年幼,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魏後三位皇帝曹芳、曹髦、曹奐在《三國誌》中以《三少帝紀》合傳,故三人均可稱為\"魏少帝\"。

史籍記載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青龍三年,立為齊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後曰皇太後。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宣王輔政。

詔曰:\"朕以眇身,繼承鴻業,煢煢在疚,靡所控告。大將軍、太尉奉受末命,夾輔朕躬,司徒、司空、塚宰、元輔總率百寮,以寧社稷,其與群卿大夫勉勖乃心,稱朕意焉。諸所興作宮室之役,皆以遺詔罷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為良人。\"二月,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臨試以示百寮。

丁醜詔曰:\"太尉體道正直,儘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漢顯宗崇寵鄧禹,所以優隆雋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為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三月,以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夏六月,以遼東東遝縣吏民渡海居齊郡界,以故縱城為新遝縣以居徙民。

秋七月,上始親臨朝,聽公卿奏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複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製所由變改也。又夏正於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醜月為後十二月。\"正始元年春二月乙醜,加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左右光祿大夫。丙戌,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流民。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

丙寅,詔令獄官亟平冤枉,理出輕微;群公卿士讜言嘉謀,各悉乃心。夏四月,車騎將軍黃權薨。秋七月,詔曰:\"易稱損上益下,節以製度,不傷財,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足而禦府多作金銀雜物,將奚以為?今出黃金銀物百五十種,千八百餘斤,銷冶以供軍用\"八月,車駕巡省洛陽界秋稼,賜高年力田各有差。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論語,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夏五月,吳將朱然等圍襄陽之樊城,太傅司馬宣王率眾拒之。

六月辛醜,退。己卯,以征東將軍王淩為車騎將軍。冬十二月,南安郡地震。三年春正月,東平王徽薨。三月,太尉滿寵薨。秋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乙酉,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冬十二月,魏郡地震。四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賜群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立皇後甄氏,大赦。五月朔,日有食之,既。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鐘繇、車騎將軍張合、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

冬十二月,倭國女王俾彌呼遣使奉獻。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眾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蝕之。五月癸巳,講尚書經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傳、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丙午,大將軍曹爽引軍還。秋八月,秦王詢薨。九月,鮮卑內附,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之。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己酉,複秦國為京兆郡。十二月,司空崔林薨。

六年春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丙子,以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夏六月,儼薨。八月丁卯,以太常高柔為司空。癸巳,以左光祿大夫劉放為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孫資為衛將軍。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廟,始祀前所論佐命臣二十一人。十二月辛亥,詔故司徒王朗所作易傳,令學者得以課試。乙亥,詔曰:\"明日大會群臣,其令太傅乘輿上殿。\"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毋丘儉討高句驪,夏五月,討濊貊,皆破之。韓那奚等數十國各率種落降。秋八月戊申,詔曰:\"屬到巿觀見所斥賣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殘病,所謂天民之窮者也。且官以其力竭而複鬻之,進退無謂,其悉遣為良民。若有不能自存者,郡縣振給之。\"己酉,詔曰:\"吾乃當以十九日親祠,而昨出已見治道,得雨當複更治,徒棄功夫。每念百姓力少役多,夙夜存心。道路但當期於通利,聞乃撾捶老小,務崇修飾,疲困流離,以至哀歎,吾豈安乘此而行,致馨德於宗廟邪?自今已後,明申敕之。\"冬十二月,講禮記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八年春二月朔,日有蝕之。夏五月,分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秋七月,尚書何晏奏曰:\"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