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南江(一更)(1 / 2)

宋青嬋特地囑托了白秀與翠珠莫要與周朔提起有孕這件事情,她想要親口告訴丈夫。

不過不巧,那天周朔實在是忙,宋青嬋等到大半夜,都沒能等到他回來,她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就睡著了過去。

夜半之時,聽到有人躺在了自己身邊。

可她眼皮子重,實在是困倦,也就翻了個身,將手搭在了自己男人的身上。

第二日起來時,身邊的人又已經空了。

宋青嬋洗漱完去問了周老爺,才知道周朔已經早起去了府衙,好像是最近岐安府上來了一批外地來的人,一路流浪而來,讓肖遠忙活壞了。

垂下眼,宋青嬋失望“哦”了一聲。

周老爺笑起來:“不過是分開些許時候,怎麼就這樣舍不得?”

宋青嬋臉上一紅,“不是這樣的,隻是我與阿朔有些事情要說。”才不是因為舍不得呢。不想被周老爺打趣,她用過早飯後,就去了晉江書院。

李如雲一如既往在給姑娘們上課,好像真的沒有被肖文軒的事情所影響。

劉襄在賬房算賬,宋老爹也在上課,整個書院裡,她倒是成了最是清閒的那個人,在藏書閣裡坐了會兒,就聽到有腳步聲走來,她抬頭一看,原來是嶽先生。

“嶽先生也是來看書的?”宋青嬋給嶽先生讓了位置,讓他坐下。

“原來宋先生也在此處。”嶽先生從善如流道,從藏書閣中找到了自己要看的書,走過來與宋青嬋坐在了一處。

宋青嬋看著手上的書,可是心裡卻想到了關於嶽先生的事情來。

當年的嶽先生在東都,可謂是風光無限,即便是家道中落,他也靠自己的實力在科舉之中一舉奪魁,短短五年光景,就成了當今聖人最是信任的存在。

少年風光,就如嶽先生之流。

至此,宋青嬋沒了再繼續看書的念頭,將書放下,輕聲對嶽先生說:“先前先生讓我與阿朔送信去東都時,那位蜜餞鋪子掌櫃的曾與我們說,先生之前也想在東都開設男女同院的書院,

卻因為權貴打壓,而不得不放棄,最後在前途大好之時,稱病回了岐安府?”

嶽先生滴水不漏,淡淡一笑,也將手上的書冊放下,露出惋惜的表情來:“彆人以為我是重病,方才回了岐安府。其實不然,我著實是受不住東都權貴的壓迫,才回了鄉,讓宋先生見笑了。”

“怕也不儘然。”她微微一笑,並未繼續說了下去,這麼短短一席話間,她大抵是摸清楚了,嶽先生當年,並不一定是因為權貴打壓而回的岐安府。

怕是另有隱情。

隻不過這是嶽先生的隱私,宋青嬋就沒有再問下去了。

近來因為趙承修高中狀元,晉江書院的勢頭也變得猛起來,劉襄有意要在南江府開設第二家書院,還與宋青嬋商議了一番。

宋青嬋猶豫了下,並未立馬決斷下來。

她們能在岐安府平安開上晉江書院,一來是因為肖遠的默許,二來是因為周家的撐腰,要是換了人生地不熟的南江府上,書院不一定能成功開起。

許多事情,都需要考量。

趁著和嶽先生單獨的機會,宋青嬋將在南江府開分院的打算,同嶽先生說了,請教一番。嶽先生沉思過後,也曉得開晉江書院的必要條件,若是在南江府沒有後盾,極為不易。

不過很快的,嶽先生就提出了解決的法子來:“宋先生可知道,在南江府,究竟是誰說了算?”

“無論州府,都是雙方製衡,一者便是政事上的府尹;二者就是兵權上的各地都尉。一般來說,州府掌權,都是如此。”就像是岐安府一樣,也是如此,不過肖遠能力強勁,就算是本地都尉,都得看他的臉色。

嶽先生認同點頭:“的確如此,不過南江府則有例外。”

宋青嬋一時不解,不過很快,她便想清楚明白了過來,靈光一閃,“嶽先生說的是秦王殿下?”

“宋先生果真是靈敏聰慧,我說的,正是秦王殿下。南江乃是秦王駐地,南江都尉也是秦王親自選拔的人,而府尹,看似是東都指派,實則那也是秦王殿下的人

,可以說,南江之地,秦王殿下一人獨大,要是能得了秦王的扶持,在南江幾乎是能暢通無阻。”

宋青嬋機敏點了下頭。

她不動聲色一笑,從嶽先生的話裡得到了彆的消息。

東都指派而來的南江府尹,竟然是秦王殿下的人,甚至連南江的兵權,都被秦王殿下掌控在了手上。

說起這位秦王殿下,雖然不過是四十出頭的年紀,不過卻是當今聖人實打實的小皇叔。先帝在位時,猜疑心極重,生怕這個正值壯年的皇帝奪權搶了自己兒子的位置,便封了他為秦王,封地南江。

將人送到了距離東都極遠的南方。

要真是這樣,藩王掌權,對東都中的聖人能是什麼好事?

況且,如同聖人這樣千古難遇的明君,真的就不知道南江的事情?

不僅如此,與她麵對麵的嶽先生,在其中又是怎樣的角色呢……

即便是在心裡想了這樣多的事情,宋青嬋依舊是不動聲色,與嶽先生說著這一方小小書院的事情:“我是明白了嶽先生的意思,可先生著實是高估了書院,秦王殿下那樣身份的人,怎會為了一個小小書院而費心呢。”

“那也未必。”嶽先生說,“宋先生不了解秦王殿下,殿下此人,勤懇穩重,極有見地,我與殿下有過幾麵之緣,他曾聽聞我在東都時曾想開設書院,他也對此極有興趣。如今,晉江書院的名聲怕是已經傳到了南江府上,指不定,秦王殿下正等著宋先生去與他商議此事。”

宋青嬋聽出嶽先生話裡的意思來,也不拒絕,順著杆子就往上爬了,從善如流:“既然有如此機會,還勞煩先生為我們引薦一二了。”

“晉江書院也是我的心血,自然該如此。”

本來宋青嬋隻是來請教嶽先生的想法,卻沒成想,能得到一次機會,既然有這樣的機遇了,宋青嬋自然是不能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