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龐大建設(2/3)(2 / 2)

李青鬆為克隆體培育工廠集群準備的這些發電機,單台的裝機容量便達到了30萬千瓦,也即一小時可以發電30萬度。

而這樣的發電機,李青鬆足足安裝了五台。

為了這座發電廠,李青鬆甚至專門準備了一條鐵路線,專門將經過了前期處理的托林、甲烷、氧氣等輸送過來。

另一座巨大的工廠是培養液調配工廠。

年產十萬名克隆體,每一名克隆體耗費培養液3噸的話,這座工廠一年就要消耗30萬噸培養液。

這很顯然需要一座專門的工廠,采取一定的自動化、規模化模式來生產,再如同之前那樣,類似於手工作業的方式可不行。

同時,這也更容易讓李青鬆控製培養液的品質,生產更加穩定。

這座工廠這裡,李青鬆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儲存罐,其罐體高有30米,直徑高達60米,真真正正的龐然巨物。

來自調配工廠的培養液就會先儲存在這裡,然後通過管道和克隆體培育工廠連接。

一旦到了培育季,培養罐裡那些用過的培養液放掉,然後刷罐之後,這些培養液就會自動灌注到培養罐之中,進行新一輪的培育。

在一眾數量眾多、類型繁雜的配套工廠的核心,便是李青鬆最為看重的核心工廠,也即克隆體培育工廠了。

這座克隆體培育工廠的主體大樓高有百米,內部分為30層,每一層俱都有5000平米的麵積,又分為200個單獨的培養間。

每一個培養間有10個培養罐,於是一層便可以培育2000名克隆體。

除去25層培育層之外,還有五層作為設備間、休息室、檢查室、交換室之類。

克隆體完成了培育,最終誕生之後,將會在這裡完成一係列的流程,身體檢查、智力檢測、初次進食之類,之後才會離開這裡。

一切都是流水線式的生產。

在這棟大樓裡,李青鬆總計安裝了30萬個鐵殼芯片,將其打造成了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棟建築。

就算以李青鬆的超高效率,這座龐大工廠集群的建造,也足足耗費了一年時間才完成。

克隆體培養液的生產已經完成,收集而來的怪鳥體液也完成了過濾和提純,混到了這些培養液之中,又輸送到了一個個空著的巨大培養罐裡麵。

第一批,五萬份樣本細胞已經完成了采集工作,由克隆體們逐一放置到了培養罐裡麵。

在發電廠裡,那幾台巨型發電機的轟鳴之下,在這澎湃的電力支撐之下,五萬名高質量克隆體慢慢發育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