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因為李青鬆已經明確在完全掌握二次加壓推進技術之後,就將離開洛神星,前往內太陽係的緣故,現階段他暫時沒有造太多現有技術水平飛船的需求,於是從十餘年前開始,洛神星上原本那些日夜轟鳴的造船工廠便全部關停了。
但現在,在李青鬆的命令之下,它們再一次迎來了新生。
再度開始有眾多原材料通過列車運輸過來,大量的克隆體向這裡彙聚。電網經過檢修之後,再度有澎湃的電力輸送了過來。
於是,再度有大量的零部件從這些工廠之中產出。
這些零部件全部被運到了洛神星環繞軌道,並在那裡開始了組裝。
這其中的重中之重,是總質量達到了5000餘噸的二次加壓推進器。
一台完整的二次加壓推進器由三個模塊組成,核裂變反應堆模塊,內燃機模塊,以及電磁控製模塊。
這三個模塊組裝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台完整的,當前最先進的推進器。
它是無法拆卸的,因為它的加工要求太高,隻能在地麵生產。
此刻的貨運飛船卻需要在太空之中組裝。
沒辦法,李青鬆隻得專門研製了一套大重型貨物調運方法,使用了足足40艘專用的空天兩用型飛船,才將它吊了起來。
這台推進器的總體積達到了一萬餘立方米,長度有足足50米,寬度25米,高度有10米。
它上麵特意焊接了超過1000個連接孔,並延伸出了1000條高強度纜索。
每25條纜索彙聚成一根,最終延伸到一艘空天兩用型飛船上,總計40艘飛船,便通過這1000根纜索,將這台龐然大物吊了起來。
四十艘空天兩用型飛船裡的化學燃料爆裂的燃燒著,洶湧的噴吐著,將推進功率開到了極致,在精密的配合之下共同為這一台重達5000餘噸的發動機增加著速度。
一時間,吊裝場上塵土飛揚,無數氣體瞬間汽化,如同憑空出現了一大團濃霧。
但就算這40艘空天兩用飛船的推進功率已經提升到了極致,這台巨大的發動機仍舊隻是緩慢增加著速度,慢慢悠悠的樣子。
沒辦法,它實在太重了。就算有40艘飛船,每一艘飛船需要加速的質量也高達130多噸。
這和洛神星的引力場無關,隻和物體的自身質量有關。而質量是不變的,不管在哪個引力場之中都保持恒定。
大量的燃料噴吐之下,這台發動機向著斜上方緩緩升空,增加著高度的同時,也增加著運行速度。
最終,在環繞洛神星飛了三圈之後,這台發動機的速度終於被增加到了950米每秒。
這時候,它終於可以自己圍繞著洛神星飛行,不再需要額外施加拉力了。
一台發動機運完了,接下來是第二台,第三台。到了最後,一共有50台發動機被運到了太空之中。
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飛船零部件。
在這浩瀚太空之中,飛船外殼的鋼板開始焊接,框架開始搭建,發動機開始固定,內部線路開始連接,管道開始接通……
最終,耗時幾個月時間,李青鬆自己造出來的第一艘采取二次加壓推進器的飛船建成了!
這是一艘毫無疑問的龐然大物。
它的長度達到了330米,最寬處有50米,最高處則達到了20米。
它的總體積達到了7.3萬立方米,空載總質量就高達1.6萬噸!
滿載的話,最高總質量更是可以達到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