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飛船,李青鬆用了兩年時間卻還未完成。
最終耗費了足足三年時間,李青鬆才建成了這種大飛船的主體框架。又耗費了額外的一年時間,才完成了它內部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管線的鋪設等等工作。
此刻,呈現在李青鬆麵前的,是50艘方方正正,如同長方體一般標準的飛船。
這艘飛船的長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200米,寬度達到了400米,高度達到了20米。
這種飛船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外殼。構成它的,是一根根從遠處看如同鋼管一般的東西。
每一根鋼管的直徑都達到了5米左右,兩根鋼管之間的距離有95米,如此,總計4根長度達到了1200米的鋼管組成了它的一層。
這1200米的長度之中,同樣每隔95米,便有一根長有400米的橫向鋼管與它交叉。
橫向鋼管一共有12根。
4根縱向鋼管與12根橫向鋼管互相交叉,共同組成了這一張大網。
這一張大網之上,每一個網格的麵積達到了約9000平米。算上20米的高度,它的體積便達到了約18萬立方米。
而這樣的網格,這艘飛船之上一共有33個。
其中最尾部的一排三個網格用於安裝飛船推進器、設備艙之類。
這三個網格之中的每一個,李青鬆都安裝了10台更大型號的二次加壓推進器。三個網格,便是30台發動機。
這其中的每一台發動機,都能推動質量達到了幾十萬噸的巨型貨船不斷加速。但此刻,這30台如此巨大的發動機彙聚到一起,卻僅僅隻為推動這一艘飛船而服務。
除去那三個被占用的網格之外,一艘這樣的飛船,還可以被動用30個網格。
每一個網格,可以固定運輸約30萬噸的貨物。30個網格,便是900萬噸。
算上飛船自重,這一艘飛船的質量便超過
了千萬噸!
如此龐大,質量如此之高的飛船,李青鬆感覺,再用貨船去形容它已經不再合適。
它不是貨船,而是……空天母艦!
類型與自己繳獲的那艘藍圖克人的母船性質相同的,可以供其餘飛船停靠,可以運送超乎想象的巨額物資的空天母艦!
此刻,50艘空天母艦已經全部製造完畢,是時候進行物資與設備、人員的裝載了。
大量的小型飛船如同螞蟻一般,開始向著空天母艦彙聚。
在這過程之中,一個又一個巨大的貨箱,一艘又一艘大小不一的飛船,以及眾多可供克隆體以及牲畜、家禽生存的生態艙,或者直接從地表起飛,或者從太空工廠之中完成,然後紛紛來到了空天母艦之中,被固定到了空天母艦的網格上。
數量多到幾乎無窮無儘的液氫液氧、甲烷乙烷等化學燃料,以及大量的鈾235、鈈239也灌注到了燃料艙之中。
耗費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李青鬆才將所有的人員與物資、設備轉移裝船工作完成。
那麼……到了起航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