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比賽突然給到了李柏鏡頭。
其實是因為一起騎了很久的主集團發生了變化。
有一支六人的突圍小隊從主集團中殺出。
在他們的拉扯之下,李柏的前方出現了一些空隙。
這才給了攝影師抓拍到他特寫的機會。
不過,這個寶貴的畫麵,也讓前麵主播說的情況得到了驗證。
李柏確實是背了很多補給!
後背的口袋上塞了兩個水壺,前麵的口袋裡還有不少能量膠。
鼓鼓囊囊,觸目驚心!
相比之下,他身邊的那些歐洲車手就輕鬆太多了。
衣服緊緊地貼著身體,流線型的肌肉看著又美觀,又輕鬆。
李柏的身材都被背負的補給遮擋住了。
看著就像落魄窮人跟瀟灑富豪的對比。
“真不容易啊!李柏背了這麼多東西去跟彆人比賽,負重都夠他累的了。”
“賽製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應該給沒隊友的車手安排一些路邊的補給?”
“李柏好樣的!不管輸贏,隻要敢去拚一把,他就已經贏了!”
觀眾們大受感動。
不過,主播比他們更懂公路車。
他倒是從這個不算太長的特寫畫麵中看出了端倪。
好像李柏騎得不錯啊!
位置比較靠前。
......
現在還沒到繞圈賽。
不過已經臨近了,所以就有車手組成突圍集團,試圖做出一些文章。
進入到繞圈賽之前,一共有三個坡。
其中第二第三個坡。
分彆是1.9公裡,8.8%坡度的基伯格大街爬坡。
以及1.7公裡,7.4%坡度的Süessbl?tz坡。
都很難!
可以說,這種坡要是再長一點,放在國內都可以當成皇後賽段來設計了!
而它們在歐洲卻是再常見不過的存在。
像到了繞圈賽,那更是大坡連著小坡,大坡連著大坡,大坡連著下坡,一坡接一坡,延綿不絕!
蘇黎世堡大街這個坡最逆天,雖然不算太長,前麵是7.7坡度的900米。
但後麵快到坡頂,還有一段13.4%坡度的200米路程。
第二段維蒂康爬坡長達2.5公裡,平均坡度5.4%左右。
但它有一個一公裡的8%坡度的爬坡。
小爬坡中也有難的,比如Mülirieeg,雖然隻有210米,但坡度9%,最高能達到15%!
而這樣連綿不絕的爬坡,車手們要騎7次——因為有7圈的繞圈賽。
可見這場比賽的難度有多大!
突圍集團就是利用進入繞圈賽之前的兩段艱難的爬坡發動進攻的。
這支六人的突圍包括了瑞士前國家冠軍迪利爾,移動之星的葡萄牙車手奧利維拉等人。
不過,沒有大牌車手,而且距離比賽結束還很遙遠。
所以,他們的突圍還算順利。
沒有經過太多的拉扯,就成功地擺脫了主集團,騎在了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