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終於能熟練使用湯勺自己吃飯了,不再像去年那些纏著要大人喂。
莎朗既欣慰又失落。
西爾維亞的天賦和喜好也在這個年齡段顯現了出來。
喜歡亮晶晶的東西,喜歡毛茸茸的小動物,喜歡聽大人講故事,喜歡看圖畫書,喜歡音樂,喜歡畫畫,拿蠟筆在紙上的塗鴉經常讓莎朗高興地覺得自己的女兒今後就是下一個畢加索,還把畫拍照發送給工藤有希子炫耀過。
同時,她也發現了女兒對外麵世界的向往。
糾結了幾天後,莎朗安排女兒離開美國去相對安全的日本上幼稚園,把孩子托付給了多年的好友。
送女兒到日本的那天,莎朗還是沒能抑製住自己的情緒。
西爾維亞還沉浸在第一次乘坐飛機和汽車的新奇中,突然看到媽媽眼裡有淚水,一下子慌了神,連忙捧住媽媽的臉,擔憂而又一本正經地說道,“媽媽哪裡疼了嗎?薇婭呼呼就不疼了。”
莎朗心裡忽然柔軟成了一片。
她想到女兒最依賴母親的階段就這麼幾年,等孩子慢慢長大,她們還會經曆無數場離彆。
當西爾維亞反應過來媽媽這次的離開和以前的每一次出門都不一樣的時候已經晚了。
剛剛還在安慰媽媽的小女孩哭成了一個淚人兒,隔著鐵欄杆伸手對著留給她一個背影的金發女人喊著“媽媽不要丟下我!”
那樣的撕心裂肺,仿佛生離死彆。
她以為這次出門就是和媽媽出來玩而已,卻突然被媽媽丟在了這個陌生的地方。
她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必須要和媽媽分開,隻覺得自己被媽媽拋棄了。
幼兒的世界就這麼大,稍微一點動蕩,就是天地崩塌。
莎朗忍住了沒有回頭,卻幾乎是驚慌失措地離開,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精神恍惚。
*
【4yearold】
不知道是不是莎朗的錯覺,女兒和她的關係好像發生了一點微妙的變化。
莎朗害怕是因為分開太久,導致的關係生疏。
她幾乎一有時間就會回日本看望女兒,給孩子買一大堆禮物,帶孩子出去吃飯,陪孩子一起睡覺,想要和薇婭恢複從前的親密。
而西爾維亞則表現得比以前還要黏人,跟著她出去玩的時候,時時刻刻都牽著她的手不肯放開,不想讓她離開自己的視線。
但莎朗就是直覺哪裡不對。
她甚至為此去進修了兒童心理學,才知道自己給孩子留下了永久的創傷。
本該最親密的母女之間,產生了最令人難過的隔閡。
隱藏在乖巧懂事之下的,是對自我需求的壓抑。溫柔體貼,不是因為同理心,而是心思敏感,本能的察言觀色。此外還有很多,比如防備心重、安全感缺失……偏偏西爾維亞又那麼聰明,從不把這些表露出來。
最讓莎朗為此感到愧疚的,是這些並非因為工藤一家對西爾維亞不好造成的,而是工藤家再怎麼好,也終究不是薇婭心裡認同的家。
女兒的性格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她作為母親,缺席了整整一年。
“媽媽不開心嗎?”
晚上,母女倆難得麵對麵躺在一張床上。西爾維亞因為莎朗的沉默而感到忐忑,她天生就擅長捕捉彆人傳達的情緒。
“……沒有,隻是今天有點累了。”莎朗回過神來,安撫地吻了吻女兒的額頭,“讓薇婭擔心了。”
西爾維亞猶豫了一下,小大人似的拍拍她的後背,“彆難過,媽媽,薇婭陪著你。”
黑暗裡,莎朗看不到懷裡小姑娘的表情,輕聲問道,“要聽故事嗎?”
很久沒聽到媽媽講睡前故事的西爾維亞有點期待,往前傾了一點,小臉貼著媽媽的頸窩,聲音軟軟的,“要。”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愛你》。”莎朗抬手扯了扯被子,給肩膀露在外麵的小姑娘蓋好。
西爾維亞安靜地聽完這個大兔子和小兔子比誰更愛對方的故事,熟悉而又溫暖的香味環繞著她,讓她不再害怕黑夜。
“我愛你,就像‘X+1’。”西爾維亞說。
“我愛你,就像‘π’。”莎朗說。
兩個人的聲音幾乎重疊在一起。
西爾維亞彎了彎眸,“我愛你。雖然我還太小了,但是我會努力長大,陪伴著你,分擔你的煩惱和憂愁。”
莎朗微微一笑,“我愛你。雖然我的心已經蒼老,但是我會用生命保護你,注視著你的歡笑與淚水。”
“我對你的愛,從我睜開眼睛看到你的時候起,一直到我永遠閉上雙眼。”
“我對你的愛,從你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刻開始,直到我漫長生命的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