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泰城進入這所軍事化管理的疫情防控臨時指揮部之後,馮麗曼在團隊中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小,對於災難之下的世界而言,一個人如果無法產生其應有的作用,卻還要消耗同樣的物資的話,自然會引發一些人的不滿。
所以徐然之前也思考過這個問題,那就是怎麼安排馮麗曼。
她是他在災難爆發後解救的第一個幸存者,也是第一個選擇信任他的幸存者,更是在銀泰城那個充滿壓力的零食店中同事們調侃他的解壓者。
她很漂亮,也很聰明,徐然說對她沒有任何好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可要說是喜歡,好像又沒有到那種程度。
所以在她的身份處理上和團隊角色安排上,徐然一直有些猶豫,正因為這種猶豫,才讓他選擇一直拖著。
好在馮麗曼是個非常聰明的女孩兒,從徐然的一些疏離和躲避中也發現了問題所在,所以她主動的在團隊中承擔著一些責任,比如後勤管理,比如行政支撐等等。
這讓她能夠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價值,也能讓徐然不那麼難做。
徐然在她背後看著她,她又怎麼能感受不到呢?
和斯德哥爾摩的心理類似,很多人會喜歡上曾救過自己性命的那個人。
徐然對她或許談不上是喜歡,可她對徐然,卻是多少有些喜歡的。
隻是她明白,疫情之後不同於疫情之前。
如果是疫情之前,她這個浙大研究生跟徐然必然是兩個世界的人,兩人不會有什麼交集,更不會發生這些莫須有的故事,更不可能產生那些不一定能被人理解的情愫。
可疫情之後不一樣了,文明社會之下人類評判一個人強弱好壞的標準轉變了,她和徐然的優劣勢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翻轉。
疫情之後,不是考慮她是否對徐然有感覺了,而是要考慮徐然是否對她有感覺了......
可是看著徐然每天都在忙碌,看著他一心撲在怎麼帶著大家都活下去這個問題上,看著他想要為國家恢複社會秩序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她覺得自己的格局實在是太小了。
這是談戀愛的時候嗎?
這是談情說愛權衡利弊的時候嗎?
不是!
她要是真的想跟上他的腳步,她需要做的就是體現出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
所以她選擇儘可能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對獨立團目前的物資進行進出庫的管理和日常的盤點,比如默默支撐那些前線戰鬥的隊員們回營之後的行政日常。
她知道自己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強,可她也知道,這是她目前唯一能做的了......
她沒說,他也沒說,兩個人或許都明白對方心中的想法,或許徐然這個馮麗曼心中的笨蛋根本就不知道那根沉入海底的針到底在什麼地方......
......
就在營區裡一片和諧的時候,劉海永等人卻再次遇到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