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 就怕流氓有文化(1 / 2)

廚子幫的“烹”風破浪路

在江湖這個猶如巨大灶台的複雜世界裡,各方勢力如同形態各異的食材,在權力與利益的大鍋中翻滾。而我們廚子幫,憑借著獨特的理念,愣是將烹飪與幫派發展這鍋大雜燴,燉出了彆具一格、令人矚目的風味。身為幫主,我心裡明鏡似的,深知在這弱肉強食、風雲變幻的江湖中,沒文化的幫派恰似沒放鹽的菜肴,平淡無味,根本成不了氣候。因此,一直以來,我都把狠抓兄弟們的文化學習,當作幫派發展的頭等大事。

一、“暗語風波”

話說有一回,我們打算和清風寨攜手合作,共同乾一票劫富濟貧的大買賣,目標就是那魚肉百姓、貪得無厭的貪官的生辰賀禮。為了確保此次行動能夠萬無一失,我們與清風寨經過一番商討,精心製定了一套以廚房用語為基礎的暗語。畢竟,在江湖中,溝通的保密性至關重要,就像烹飪時調料的精準把控,稍有差錯,整道菜就毀了。

行動那天,我特意選派了機靈的小李前去約定地點,與清風寨的人對接,探探情況。小李火急火燎地趕到地方,一眼瞧見對方來人,按照事先約定,張嘴就喊:“今天這鍋粥該煮了吧?”那聲音清脆響亮,在寂靜的接頭地點格外突兀。對方一聽,先是愣了一下,估計是沒想到我們的暗語如此直白,毫無彎彎繞繞。隻見對麵的二當家反應迅速,接話道:“火候還差點,米沒泡透呢。”小李一聽,心裡琢磨著,這意思不就是說準備還不夠充分嘛,於是轉身就回去向我複命。

誰知道,這其中的誤會可大了去了。實際上,對方真正的意思是路上有官兵巡邏,需要再等會兒行動。小李由於對暗語理解偏差,就這麼稀裡糊塗地回來跟我說行動取消。等我們後來發現這誤會時,清風寨那邊已經等不及,單槍匹馬地行動了。雖然他們成功劫了賀禮,但也因此折損了幾個兄弟。我得知此事後,氣得火冒三丈,把小李狠狠訓了一頓:“你呀你,對暗語的理解簡直就是一塌糊塗,就像把鹽當成糖放,完全不是那個味兒!這江湖險惡,處處都是陷阱,以後不好好學文化,把暗語理解清楚,咱們幫的臉都得被你丟光!到時候,可彆指望兄弟們能原諒你這糊塗蛋!”

二、“菜譜戰術”

為了全方位提高兄弟們的戰術素養,讓大家在戰鬥中能夠像烹飪時那樣有條不紊,我可是絞儘腦汁,把各種戰術精心寫成了菜譜的形式。每一個戰術環節,都如同烹飪中的關鍵步驟,缺一不可。

有次攻打黑風堂的分舵,我更是煞費苦心,製定了一份詳細至極的“菜譜戰術”。“主料”自然是我們幫派裡身強體壯、武藝高強的精銳前鋒,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正麵強攻,像熱鍋上的猛火,瞬間吸引敵人的火力,為後續行動打開局麵;“輔料”則是那些擅長輕功、身形矯健的兄弟,他們從側翼突襲,猶如往鍋裡恰到好處地加入配菜,出其不意地打亂敵人的部署;而“調料”便是負責遠程攻擊的兄弟,他們在後方穩穩支援,把控戰鬥節奏,就像烹飪時精準拿捏調料的用量,讓整道菜的味道恰到好處。

戰鬥打響,前鋒們一個個士氣高昂,喊著“上菜咯”就如猛虎下山般衝了上去,那氣勢,仿佛要把敵人瞬間吞噬。側翼的兄弟們也不甘示弱,迅速施展輕功,悄無聲息地向敵人側翼包抄過去。可就在這時,負責遠程支援的張大牛,因為沒仔細研讀“菜譜”上關於攻擊時機的詳細描述,稀裡糊塗地提前放箭。這一箭,不僅暴露了側翼兄弟的行蹤,還差點傷到自已人。黑風堂的人見狀,趁機發動反擊,一時間,我們的進攻陷入了混亂,形勢變得岌岌可危。

還好我們的兄弟們各個英勇無畏,在混亂中迅速調整狀態,憑借著頑強的鬥誌和過硬的武藝,最終還是拿下了分舵。戰後總結,我拿著那份“菜譜”,一臉嚴肅地對張大牛說:“你瞧瞧你乾的好事,把好好的戰術執行得亂七八糟,這要是做菜,客人早就把盤子掀了,還得把你這廚子痛罵一頓!你可得好好學文化,彆再把這麼重要的戰術當天書看,不然以後還不知道會捅出多大的簍子!”

三、“食材鑒定”烏龍

幫裡一直有個老規矩,新成員加入都要經過嚴格的“食材鑒定”,說白了,就是全麵評估個人能力,看看這“食材”能為幫派這道菜增添怎樣的獨特風味。

有個叫小虎的年輕人慕名而來,負責鑒定的老陳按照慣例,開始對他進行考察。老陳一臉嚴肅地問:“你覺得自已是哪種食材?”小虎撓了撓頭,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大聲回答:“我覺得我像辣椒,夠辣夠猛!”老陳聽了,微微點頭,似乎對這個回答還算滿意,接著又問:“那你能給幫派這道菜帶來啥獨特風味?”小虎想都沒想,胸脯一挺,大聲說:“我能讓菜變得超級辣,辣到敵人受不了!”老陳覺得這年輕人不僅有乾勁,還挺有想法,當下就拍板收下了。

可誰能想到,後來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小虎一遇到危險,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之前的勇猛勁兒消失得無影無蹤,完全沒了當初在“食材鑒定”時的豪言壯語。任務結束後,我找到老陳,沒好氣地說:“你咋鑒定的?這哪是辣椒,分明是個軟柿子!當初就該多考考他的應變能力和實際本事,光聽他嘴上說得好聽有啥用!”老陳也是一臉無奈,苦笑著說:“幫主,我以為他文化水平高,說的那些都是形象的比喻,誰知道他就隻會嘴上喊辣,真到事兒上就掉鏈子啊!”我無奈地歎口氣,語重心長地說:“以後鑒定新成員,可得多考考文化知識,彆再被這種‘半吊子’給糊弄了,咱們幫可不是收容所,不能啥人都往裡收!”

四、“談判桌上的錯彆字”

那一回,我們和興隆幫談合作,計劃一起開辟一條新的商路,打通江湖貿易的新通道。談判桌上,興隆幫的人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合同。我深知合同的重要性,就像烹飪時的配方,一個字都馬虎不得,於是讓賬房先生仔細看看。賬房先生戴著老花鏡,眯著眼睛,逐字逐句地看了半天,突然皺著眉說:“幫主,這合同裡有幾個字看著不對勁。”我湊過去一看,好家夥,合同裡把“利益均分”寫成了“利益均份”,把“長期合作”寫成了“常期合作”。這錯彆字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在合同裡,那可就是大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