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號科學家來自靠近黑洞的危險區域,他神色凝重地說:“黑洞蒸發效應也不可小覷。黑洞蒸發會釋放出各種粒子和物質,其中可能包含水汽,這些水汽會在周圍空間擴散,使附近星球受潮。我們所處的區域就受到了黑洞蒸發物質的影響。”
10號科學家是一位研究暗物質的專家,來自幻影星,她提出:“暗物質雖然不與電磁力相互作用,但可能通過其他未知的方式與水發生相互作用,導致水在星球表麵異常聚集。也許這次的受潮現象與暗物質的某種未知特性有關。”
11號科學家來自超新星爆發頻繁的星係,他激動地說:“超新星爆發會拋射出大量的物質,其中可能有水分,這些物質散布在宇宙中,當遇到合適的星球時,就會使星球受潮。我們星係前不久就經曆了一次超新星爆發,之後周邊星球的受潮情況愈發嚴重。”
12號科學家來自類星體附近的星球,他說道:“類星體具有極強的輻射,可能會促使周圍星際空間中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水,進而使附近星球受潮。我對類星體周邊的物質進行過分析,發現了一些與水生成相關的化學反應跡象。”
13號科學家是一位擅長研究引力現象的專家,來自透鏡星,他說:“引力透鏡效應可能會使遠處含有水汽的天體的光線和物質彎曲,聚焦到某個星球上,導致該星球受潮。這種效應在宇宙中雖然罕見,但一旦發生,對星球的影響是巨大的。”
14號科學家來自兩個星係正在碰撞的區域,他憂心忡忡地說:“星係碰撞會引發一係列複雜的物理過程,可能會將大量的水汽從一個星係轉移到另一個星係中的星球上。我們正處於星係碰撞的邊緣地帶,已經明顯感受到了這種影響。”
15號科學家是一位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權威,來自巨網星,他說:“宇宙的大尺度結構如纖維狀結構、空洞等,會影響物質和水汽的分布,導致某些區域的星球更容易受潮。通過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分析,我發現受潮的星球似乎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結構區域內。”
16號科學家來自中微子研究領先的星球,他提出:“中微子與物質作用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微子與星球物質的相互作用可能會產生熱量或其他物理效應,促進水汽的凝結和聚集。雖然中微子難以探測,但它們的影響或許在這次受潮現象中不容忽視。”
17號科學家來自一個有著眾多係外行星的星係,他說:“係外行星遷移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係外行星在遷移過程中,可能會從一個乾燥的區域移動到一個富含水汽的區域,從而出現受潮現象。我們觀測到一些係外行星的遷移軌跡與此次受潮現象的分布似乎存在某種關聯。”
18號科學家是一位恒星演化專家,來自恒星搖籃星,他說:“恒星在不同的演化階段會有不同的物質拋射和輻射特性,可能在某個階段會釋放出大量水汽,使周圍行星受潮。我們對一些恒星的演化過程進行了監測,發現部分恒星在特定階段確實釋放出了大量的水汽。”
19號科學家來自圍繞白矮星的星球,他說:“白矮星吸積物質時也可能帶來水汽。白矮星在吸積周圍物質時,可能會吸積到大量的水汽,當這些水汽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導致附近星球受潮。我們所在的星球就因為白矮星的吸積活動受到了影響。”
20號科學家來自一個有中子星合並事件發生過的星係,他說:“中子星合並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和物質拋射,其中可能包含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分會在宇宙中擴散,使周圍星球受潮。我們星係的這次中子星合並後,周邊星球的受潮情況急劇惡化。”
聽完二十位科學家的分析,李雲飛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要解決這次宇宙性的危機,難度超乎想象,但為了無數的星係文明,他絕不能退縮。
在這緊張而充滿未知的時刻,李雲飛感慨萬千,賦詩一首:
《破潮解困》
宇宙驚潮擾眾星,賢才彙聚議危情。
多般推測尋源起,諸種析思探本形。
星際謎團藏奧秘,時空奇象隱機欞。
齊心破霧迎難上,誓保星河永謐寧。
又填《水調歌頭·宇宙危局》一詞:
浩渺宇宙亂,潮患擾安寧。諸多猜測紛起,思緒漫繁星。或有星際雲湧,又遇恒星風送,水汽覆諸庭。彗星撞星處,潮意始橫行。
黑洞蒸,暗物應,禍端生。超新爆發,類星輻射擾潮情。引力彎光成患,星係相搏添亂,危局待平息。攜手破迷障,宇宙複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