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經討袁一役強勢崛起,產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有時的一言一行,甚至會叫無數人暗中揣摩。
宛縣近來就起了風潮。
領兵屯駐前線的於禁、李典、甘寧先後趕回宛縣,或許在鎮南將軍府所轄諸將中,三將所立戰功排不上名號,放眼曹昂節製的四郡中,各自名聲根本就沒有傳開,可要單在南陽一郡治下,情況就不一樣了。
宛縣城。
鎮南將軍府。
“末將等拜見公子!”
鏗鏘之言在正堂響起,打破了此間平靜,曹昂麵露笑意,看著眼前抱拳行禮的於禁、李典、甘寧三將,眸中閃爍的精芒毫不遮掩。
“無需多禮。”
曹昂走上前,伸手去攙三將,保持笑意道:“多日不見,文則,曼成,興霸都愈發精神煥發啊,哈哈!!”
爽朗的笑聲,回蕩此間。
然於禁、李典、甘寧相視一眼,儘管臉上都帶著笑意,可心底卻生出各異思緒,而三將的表現,曹昂儘收眼底。
如若沒有荊州來犯一事,或許三將不會有這等表現,但偏就發生那等事了,雖說在此戰中,荊州方麵沒有占到便宜,但駐宛曹軍也沒有太大進展,這對於禁、李典、甘寧而言是一種恥辱!
沒錯。
就是一種恥辱!
在曹昂領兵離宛,趕赴汝南響應討袁之際,在離彆前給於禁、李典、甘寧各自寫了一封信。
內容很明了,南陽安危就在諸君之手了。
這是何等的信任啊?!
不是誰在經曆大戰之際,都能作為留守大將,領兵屯駐後方核心,以確保己部勢力安穩的。
在曹昂麾下統兵前,於禁也好,李典也罷,尚沒有在曹軍內嶄露頭角,至於甘寧就更不用說了,從益州跑來荊州,遭遇的冷落何其多,而他們在曹昂麾下後,卻感受到了尊重與倚重。
尤其是曹昂要起兵響應討袁,將看顧南陽的重擔與職責,交付到三將肩上,或許他們也都想追隨曹昂征戰,但一個個最終都壓製住內心所想,在心底暗暗發誓,定要確保南陽不會有任何威脅。
如果是這等態勢的話,即便追隨曹昂討袁的樂進、魏延、宗預、呂常、鄧展等將在各地征戰立下傲人戰績,那他們或許不會多想彆的,畢竟他們所兼顧的職責,可一點不輸於在前線奮戰的將校。
可實際的情況,是他們領兵屯駐前線要地時,荊州居然敢出兵襲擾,各部是沒有叫荊州占了便宜,但這對他們而言卻是一種恥辱啊。
“某此次叫諸君歸宛,是有幾件事要明確。”
曹昂收斂心神,看向表情各異的三將,語氣正色道:“此番討袁結束,某班師歸宛麾下聚攏不少精兵,某如今領鎮南將軍,節製四郡,屯駐各處的將校皆已明確麾下建製,某不能厚此薄彼,所以這要明的第一件事,是要文則、曼成、興霸在離宛各歸所處時,各領一支兵馬同歸。”
於禁、李典、甘寧聽到這話,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些什麼。
堂內氣氛有些微妙。
曹昂察覺到了,但卻沒有多講彆的。
作為一名成熟的上位者,哪怕遇到天大的事,也斷不能有絲毫慌亂,而最重要的是對所做之事,要保持足夠的清醒與定力。
先前隨曹昂歸宛的大軍,曹鑠他們合統五千,賜號幼軍統轄,徐盛、陳到二將各領一部統轄,這兩部兵力為一萬五,此外曹昂還給孫香撥兵一萬統轄,以上作為鎮南將軍所轄中軍各部。
至於剩下的兵力,曹昂沒有絲毫猶豫,分拆開要增補到於禁、李典、甘寧麾下,以上將是後續伐荊,在南陽方麵的主力所在。
“請公子責罰末將!!”
在這等境遇下,於禁麵露羞愧,抬手朝曹昂抱拳請罪道:“末將辜負了公子期許,在公子領兵討袁之際,竟致荊州方麵出兵來犯,此戰未能彰顯我軍之威!”
“請公子責罰!!”
於禁話音剛落,李典、甘寧就跟著抱拳請罪。
真他娘的丟人啊!!
被給予如此厚望,領兵屯駐南陽前線各處,最後卻沒有彰顯所部軍威,甚至到最後,自家公子連提都沒有提,還要分兵給他們,這對於三人而言是極其羞愧的。
可他們卻不知道。
曹昂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討袁之戰結束了,盤踞在江淮的袁術傾覆,威脅曹軍後方的諸侯勢力,就剩下劉表、孫策了。
對曹昂而言,他肯定要解決這兩位的。
相較於距曹氏南疆更遠的江東,與之僻壤的荊州就首當其衝!!
在曹昂的伐荊謀劃中,於禁、李典、甘寧都是主力大將,而他直轄的徐盛、陳到、孫香等將,同樣是伐荊的主力大將,可話又講回來,伐荊之戰說起來容易,實則背後牽扯到的太多了。
要麼乾脆就彆動兵,這樣一切還都好講。
要麼動兵了,就必須取得對應成效才行!
在這等大背景下,曹昂需要麾下有些將校,這心底始終憋著一股勁,繼而到戰場上發泄出來,從而影響到伐荊各部才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昂謀劃的伐荊戰機,是何等的寶貴與稀少,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那下次想要滅掉劉表,真正將荊州征服下來,就真的不一定了。
而一旦首伐荊州失利,這消息要傳回許都時,曹昂無法確保這是否會帶來深遠影響,如曹操派一些人來協助他,這或許不會叫他失去對四郡的掌控,但這絕對會影響到曹操的整體謀劃,這可不是曹昂想看到的。
自領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節製橫跨千裡的四郡,曹昂在考慮一些事情時,會兼顧到很多。
這就是地位帶來的改變。
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今下的曹昂,愈發明白此言的深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