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一心發展謀大事,辭彆元讓踏歸途(1 / 2)

解開夏侯惇的疙瘩,是曹昂必須要做的,但曹昂卻沒有急著做,因為曹昂必須要叫夏侯惇感受到他的誠意與尊重,而非是倉促下的搪塞與敷衍。

彆看夏侯惇在軍事方麵的建樹,沒有曹操麾下倚重的一些大將要多,但絕不代表夏侯惇能力不行。

恰恰相反,夏侯惇在興屯方麵,給曹操不知解決多少煩惱,關鍵是在一些突發狀況下,夏侯惇是有事真上啊。

不說彆的,僅是兗州之戰這一件事,就足以支撐起其在曹軍的超然地位。

作為曹操的嫡長,有一件事曹昂必須做好,即除了曹氏以外,在丁家與夏侯兩族間,曹昂必須要拿捏好分寸,既要丁家一族感受到他的態度,又要夏侯一族感受到他的態度,要是此事辦不好的話,這不止是對曹昂的損失,更是對整個曹氏基業的損失。

世人常將夏侯惇、夏侯淵並稱,可實際上呢,二人確為夏侯一族不假,但二人卻並非一房的。

他二人是族親關係。

這就是大族間的常態。

而論起來,曹昂跟夏侯淵關係更近些,因為夏侯淵的正妻,乃是丁氏的妹妹,曹昂見了夏侯淵要叫姨夫,夏侯淵跟曹操是連襟。

但不能因為這層關係就忽略了夏侯惇,此人跟曹操關係不簡單,這是能把後背交給對方的關係。

曹操那樣生疑,可對夏侯惇卻從沒有過懷疑。

所以曹昂在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要承受一些事情,夏侯、曹氏、丁家三族的關係,他都必須要兼顧好才行。

如果連這些事,曹昂都處置不好,曹操就要考慮曹昂真的行嗎?

畢竟在這一時代,沒有宗族的支持與協助,是不可能在這亂世下站穩腳跟的,而在曹操的眼裡,三族皆是他絕對信賴的擁躉,三族的人也的確沒有辜負曹操的信賴。

所以想明白這些的曹昂,在接下來的宴請,還有此後數日間,隻要是有外人在的時候,曹昂都給予了夏侯惇絕對尊重。

當然在這一姿態下,不代表曹昂就沒有自己的風采,畢竟一味地迎合,這是會叫夏侯惇多想的。

不過真要說起來,曹昂在荊州與江淮的感受,跟在徐州是不一樣的,畢竟前者是他打下來,或者參與打下來的,而且在荊州、江淮之地,還有自己提拔倚重的一批文武,但後者就不一樣了。

也是在經曆這些事後,曹昂才突然明白過來,為何在曆朝更迭紛爭之際,會有那麼多勢力的上位者,會參與到前線征戰下,這不止是為了奪占地盤,更是為了叫麾下的文武知曉其威,不然啊,就會在所部勢力滋生隱患與麻煩。

“子修若有什麼話,就講出來吧。”

數日後。

揚州刺史府,後堂。

本倚著憑幾,翻閱兵書的夏侯惇,突然間說了句話,這叫無所事事的曹昂,知道是時候了。

在下邳城的這些時日,無疑是曹昂最放鬆的時候,因為沒有種種事宜,需要經他點頭拍板。

夏侯惇把徐州處理的井然有序,根本就不需要曹昂插手去乾涉什麼,再者言,夏侯惇又是很有想法的人,既然徐州沒有任何問題,曹昂又為何要瞎折騰呢?

沒必要。

“什麼都瞞不過叔父啊。”

曹昂撩撩袍袖,盤腿坐起身來,笑著朝夏侯惇說道。

“子修若還是這樣,那某就給孟德去信一封,言子修與某很生分。”夏侯惇放下兵書,看向曹昂道。

“彆彆彆啊!!”

曹昂一聽這話,作勢就起身朝夏侯惇走去,“叔父,您要是這樣做,就太不地道了,就算是坑侄兒,您也不能這樣坑啊!”

“您這書信真送到許都去,我父會怎樣侄兒尚且不知,但要是敢叫我母知曉了,她老人家敢提著劍殺到襄陽去!”

“哈哈!!”

夏侯惇大笑起來,這話他真的信。

自家主母是何脾性,夏侯惇還是知曉的,那要是生氣了,連曹孟德都不敢觸其黴頭的。

但夏侯惇同樣知道,自家主母對曹昂是真看重,那是真的當做親子在養的。

“那就聊聊吧。”

想到這些的夏侯惇,收斂笑意對曹昂道。

“侄兒遵命!”

曹昂當即一拜道。

夏侯惇嘴角微揚,但緊接著其嘴角抽動起來。

“你倆杵在外麵當門神呢!!”曹昂瞪眼朝門外喊道:“把輿圖給某拿進來,你倆這宿將當的可真好啊!!”

在曹昂的喝罵下,典滿、許儀訕訕笑著走進堂內。

“將軍!”

“將軍!”

在對夏侯惇抱拳行禮後,二人這才走上前,將所攜輿圖拿出來,小心翼翼的鋪到夏侯惇身旁木案上。

“瞧你倆那點出息!”

曹昂瞪眼喝道:“一個個到戰場上跟殺才一樣,到了叔父跟前,就跟那耗子見了貓一樣,去,站一邊去。”

“喏!”

二人低首應道。

夏侯惇眉頭微蹙。

“叔父,那侄兒就說了。”而迎著夏侯惇的注視,曹昂一改先前的狀態,表情嚴肅的說道。

夏侯惇點點頭。

“其實叔父也看出來了,侄兒這次大費周折的離荊奔赴各地巡視,就是為今後爆發的大戰做準備。”

曹昂指著眼前輿圖,正色道:“儘管今下的局勢尚未迅速惡化,我軍與袁紹尚未爆發衝突,但是種種跡象都已表明,與袁紹所部之戰沒多久了。”

“這彆的地方,侄兒也就不贅言了,叔父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叔父去找我父算賬即可。”

夏侯惇嘴角抽動起來。

而站在一旁的典滿、許儀則低頭憋笑。

“咱們今日就聊聊青兗徐揚一線,真要是爆發大戰之後,這一帶到底會有什麼變化。”曹昂卻是一本正經道。

“叔父此前調兵遣將,圍繞琅琊、彭城、東海進行調整,且韓浩他們多推行軍屯,這無不表明叔父洞察到與袁紹爆發大戰,位處我軍兩翼勢必不會消停。”

“而青州的威脅無疑最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