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下血本(1 / 2)

這則評論的作者叫韓當,袁野記得他曾經報道過他殺死十六名日本特工的事,並大加稱讚,是個很愛國的記者。

這篇評論對汪精為投降賣國極儘諷刺批判之能事,末尾還有一首詩《致汪精為詩》:

當時“慷慨歌燕市”,

曾羨“從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

終慚“不負少年頭”。

顯然這首詩引用了當年汪精為在滿清獄中寫的那首絕命詩:

慷慨歌燕市,

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韓當不過在這首詩上添了八個字,便讓汪精衛醜態畢露,前後對比,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袁野不禁感歎,想當年汪精為也曾經是一個鐵骨錚錚的革命誌士。

1910年,汪精為因謀刺清朝攝政王被捕入獄,被判處終身監禁,身在獄中的汪精為以死明誌,舍身報國,作了上述那首膾炙人口的絕命詩。

這首詩噴湧而出的報國熱情感染了許多革命誌士,一時之間廣為傳誦,那時的汪精為,少年英才,心懷家國,一身英雄氣概。

沒想到,短短二十多年後,汪精為卻站在了國家和人民的對立麵。

如今汪精為逃過軍統的追殺,在日本人的保護下來到上海,已經公然披上了一層偽裝的皮囊,不惜賣國求榮,對著日本人搖尾乞憐,以“和平”之名粉飾賣國勾當。

絕地重生的汪精為依然意氣風發,可他心中再無半點家國。

他曾寫下的那首絕命詩,儼然成為了一個笑話,或許他自己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袁野感歎之餘,也為韓當的人身安全感到一絲隱憂,不知道汪精為看到這篇痛罵他的評論,會做何感想,會不會惱羞成怒呢?

袁野轉念一想,應該還不至於吧,他這麼一個大人物,這點肚量總該還是會有的吧?

就算是生氣,也總不至於會到要韓當命的地步吧。

袁野吃完餛飩,就朝蘇公館走去,很快就到了蘇公館門外。

公館大門緊閉,袁野敲了敲門,不一會小門開了,又是李管家開的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