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村裡來了兩個陌生人。
看起來得有五十來歲。
村長在麥場看見來了陌生人就上前問話。
“同誌,找誰?”
“李明清醫生是在這個村吧?”
“對,在這個村,兩位是?”
“我們是隔壁省的,之前村裡發水虧得李醫生救助,今天來是特意來感謝他的。”
一聽這話村長連忙帶兩人到李家。
來的兩個人是村長和大隊長。
兩人帶了全村的心意來感謝李明清,還帶了全部鄉親們湊出來的十塊錢。
李明清看見兩人嚇一大跳。
從村裡到他們村距離可不近,坐車得接近三個小時。
“你們來了?快進來坐。”
倆人挎著籃子沒打算進去。
“我們就不進去了,這是村裡人的一份心意。”
看著皺皺巴巴的錢,李明清道:“我肯定不能收,本來日子就過得不容易,更何況有不少人家的屋子倒了,處處都得花錢。”
他直接把錢塞進村長的布兜。
“吃的我收下,錢你們就帶回去吧。”
千裡迢迢帶來兩籃子土豆。
李明清把土豆收下,讓孫佳雪給裝了不少的紅薯。
兩人放下就走,攔都攔不住。
等李明清和孫佳雪拿著紅薯出來的時候倆人就已經走了。
他隻好騎著自行車把籃子掛在車把上去追人。
緊趕慢趕總算是追上了。
“大叔,你們跑這麼快乾什麼,這些紅薯你們帶回去。”
“那哪成,我們是來感謝你的怎麼能收紅薯。”
“有啥不能收的,知道你們不容易,難得你們來一趟,哪能讓你們空手回去。”
“本來就是來感謝你的,這錢也沒要,還帶回去紅薯。”
李明清笑著說道:“大家都不容易,心意我領了,你們回去注意安全。”
回去時。
李家門口站了不少人。
大部分人是來看熱鬨的。
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的說個不停。
“是不是李明清在外麵做了什麼虧心事,要不然人怎麼找上門。”
“我看不像,拎著兩個籃子應該是來送東西的。”
“送東西?”
“聽你這麼一說那應該是乾了不少的好事。”
“聽說前兩天去發水的災區幫忙,可能是災區的人來感謝他。”
……
李明清一來說話的鄉親們漸漸安靜下來。
大隊長道:“大家也彆一直在這裡站著了,麥場的麥秸還沒清理乾淨。”
“不急,乾的差不多了再有半個小時就弄乾淨了。”
聽到這話大隊長和村長無奈的對看了一眼。
湊熱鬨一個頂兩個。
“明清,你家怎麼時不時的來一些不認識的人?”
“不認識就不認識,全國那麼多人你們還能全部認識嗎,大家還是趕緊回去乾活吧。”
“不認識的話你可以和我們介紹介紹。”
“就是,說不定我們還能撈到點好處,蹭蹭你的好處。”
大家想的都怪好嘞。
也就想一想吧,八竿子打不著。
孫佳雪出來就被老婆子團團圍住。
張翠花率先開口。
“佳雪啊,肚子還沒動靜嗎,不管怎麼說你也得給人生個兒子才行。”
“是啊,當初你生孩子還是去醫院住了好幾天得花多少錢啊。”
“我們就沒你這樣的福氣。”
“想起來我生孩子,直接在地裡生了,生完立馬起來乾活,還坐月子呢,根本沒這一說。”
“現在的兒媳婦好歹還坐了十天的小月子。”
“你得抓緊,不給人生兒子可不行。”
一人一句,孫佳雪根本插不上嘴說話。
李明清擠過來道:“彆操心我們家的事了,多操心操心你們自己吧,生兒子生閨女和你們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瞧你這話說的,我們也是好心。”
說完這話大家陸陸續續的離開。
是好心還是彆有用心隻有他們知道
孫佳雪總算鬆了一口氣,她看了看李明清。
“明清哥,回家吧。”
“你怎麼不說話呢媳婦兒,要是以後她們再說這話就直接罵回去。”
“好,我記住了。”
她也就嘴上說說。
麵對老一輩她可不敢說這話,不管怎麼說她也是晚輩,真要這麼說了她們說的就不僅是她了,連帶著李明清都跑不了,說不定到時候會找上家門。
孫佳雪回家戴上帽子和手套,把自個圍的嚴嚴實實要去門口捶麥子。
李明清緊隨其後跟著一起出去。
拿了一個長棍子開始使勁錘麥子。
一個小時之後,再用鐵叉子把麥子翻個,繼續捶打一個小時就差不多了。
李明清掄著木棍想,太解壓了。
虧得種的小麥少,要不然胳膊得掄出來火星子。
“明清哥,累了就歇一歇。”
“不累,馬上就弄完了。”
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小麥弄出來,地上鋪了一塊大油紙放在地上曬。
小麥弄完基本上就沒有大的農活了。
等過了三伏天就到了忙秋收的時候。
——
就在村裡的麥子全部裝起來之後的第一天就下了一場大雨。
淅淅瀝瀝的下了一晚上。
降水這麼多估計明兒一大早會有不少人在村前的樹林抓知了猴。
李明清去上班時村前站了不少的小孩。
周京立竟然也在那裡。
順著他的視線李明清就看見劉珍珠領著鄭解放站在前麵。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劉佳佳陰陽怪氣的說道:“心裡憋著什麼壞呢,小心做壞事村裡容不下你。”
“乾你屁事。”
周京立不耐煩的說道。
李明清騎著車子一溜煙的過去。
劉香罵道:“炫耀什麼,不就是一輛破自行車嗎。”
鄭老婆子道:“人就是正常騎著,哪有你說的炫耀不炫耀的。劉香,你這脾氣要好好改改了。”
“死老婆子,你還敢教訓我。”
見她這樣罵天罵地的樣子鄭老婆子沒再說話。
既然人家不領情她也就不多嘴了。
她看著周京立,又看了看自家兒媳婦,一臉愁容。
這事她還沒想好到底要怎麼開口。
她是不讚成劉珍珠和周京立好的。
不僅不讚成還十分的反對。
李明清來到供銷社。
十分鐘不到就見孫秀紅和魏學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