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失敗的教育還是彆拿出來丟人現眼了,看看你那兩個閨女,教成六親不認了。”
李明清說完之後趙桂英一時語塞。
“一碼事歸一碼事,我現在說的是你媳婦,你往我身上扯什麼。”
“誰讓你多管閒事。”
他說完之後頭也不回的進屋。
趙桂英氣不過,李老婆子和李明清都傻了吧。
沒見過這麼疼媳婦的。
她轉頭又去找李老頭。
李老頭正在和村長幾個人閒聊。
看見村長和大隊長立馬打退堂鼓,沒敢上前。
“大丫啊,你們李家怎麼整了這麼大的排場,當初你生孩子的時候也沒這樣。”
“這不挺好的嘛,你能來蹭吃蹭喝。”
怎麼不按套路出牌。
以前的楊大丫可是一點就炸的。
“你公公婆婆真偏心呐。”
“嬸子,少在這裡挑撥,花的錢都是明清拿的,彆看我們老李家過得好就來使壞。”
趙桂英見沒人聽她的話憤恨的拿了一大把瓜子離開。
在大家都散場後,張老婆子拎著空籃子就要走。
李家老兩口留道:“親家,反正離得不遠,留下來吃晚飯吧。”
“就不麻煩了。”
“你說說你這個人,我給你裝的菜和肉怎麼都拿出來了。”
“哪有又吃又拿的。”
張老婆子主要是怕自家閨女難做人。
都是老實本分的人,不能給閨女丟人。
李明利道:“娘,你就是收著吧,梨花專門給你準備的,昨天剛買回來的,兩斤五花肉回家包餃子吃。”
“你們小兩口不容易,大妞和向東哥倆是你爹娘照顧的,梨花,可得好好孝敬你公公婆婆。”
張老婆子說完看著張梨花穿著板板正正的衣服一臉欣慰。
過得好就行。
嫁出去的閨女就少和娘家來往。
免得被人在背後說三道四。
李老婆子一把抓過她挎著的籃子,把肉和喜雞蛋喜糖塞進去。
“給你就拿著。”
塞進去就把人往往外趕,“明利,你和梨花去送送你丈母娘。”
孫佳雪看著羨慕的不得了。
她娘這輩子都不會乾這樣的事,巴不得把李家的東西全部給搬回到娘家。
看著乖巧站在旁邊的妞妞,她一定會是一個好媽媽的。
李明清見她愣神,問道:“怎麼了?累了?”
“沒有,妞妞長得真快,一眨眼能跑會走,再過幾年就能上學了。”
說到這裡她摸了摸自己的臉。
“我是不是老了?”
“哪有,越來越年輕,跟小姑娘似的。”
李明清看著自家媳婦,確實越來越好看。
朱唇皓齒,膚如凝脂,身材曼妙。
相比之前多了一絲嫵媚。
孫佳雪見他盯著自己,不爭氣的臉紅了。
輕聲道:“彆看我呀。”
“我看自家媳婦兒有什麼不能看的,真好看。”
李明清看著她紅撲撲的小臉笑出聲來。
孫佳雪連忙拉著他的胳膊進屋。
到屋裡她還沒說話就被李明清奪走呼吸。
幾分鐘後。
“媳婦兒,怎麼還不知道呼吸啊?”
她嬌嗔的瞪了他一眼。
“彆鬨,兒子還在睡覺。”
“他們睡他們的,咱們睡咱們的,不耽誤。”
嚇得她趕緊攏了攏身上的衣服道:“你——你不正經——”
“你是我媳婦我正經個什麼勁。”
他笑著攏了攏她耳邊的碎發,貼著她的耳朵吻了吻。
孫佳雪整個人軟了。
見她這樣他笑著道:“媳婦兒,怎麼了?”
“流氓——”
光天化日,還是兒子的百日宴。
萬一有人過來看孩子咋整。
“好啦,不逗你了,晚上可逃不掉了哦。”
孫佳雪埋在他懷裡紅著臉點點頭。
晚上,老李家的人聚在新屋。
“今天來了不少人,彆的村的也來了。”
“是啊,比過年還熱鬨。”
“說起來一年又過去了,馬上又到春節了。”
“幾個小屁孩今年長得格外的快,都長高了不少。”
李麗珠看著白白胖胖的兩個小夥子饞的不得了。
還是想要個兒子。
誰不想要兒女雙全呢。
不過她不強求了,能懷就生,是兒子更好,是女兒也不錯。
吃完飯李老頭幾個人就回去了。
一整天可把他們累的夠嗆。
主要是太多人來過來,都得招待好。
——
轉眼一晃,到妞妞上小學的年紀了。
而大妞他們也要小學畢業上初中。
李明清道:“媳婦兒,要不然咱搬到縣城住吧,妞妞上學比較方便,縣城的學校比村裡的條件好。”
“爸爸,姐姐要上學嗎?我們也要去。”
兄弟倆儼然成了妞妞的小跟班,她去哪裡兄弟倆都屁顛屁顛的跟著。
孫佳雪笑著道:“小哲,小宏,再過幾年你們就可以上學了。”
“啊?媽媽,我們會想姐姐的。”
“上學而已,每天都會回家的,就和大妞姐姐一樣。”
妞妞領著兄弟倆去院子的柳樹下玩玩具車。
“明清哥,去縣城學校上學好進嗎?”
“當然好進,這有啥不好進的。”
“我怕彆的學生排斥妞妞,在學校受欺負怎麼辦?”
她這個老母親想想就心疼。
李明清聽了她的話哭笑不得。
這幾年妞妞沒少跟著他學招式,你家的幾個孩子都會幾招。
就在同齡人來說,根本吃不了虧。
彆看妞妞表麵軟軟糯糯的乖巧模樣,但該硬氣的時候一點也不慫。
“媳婦兒,妞妞不是被人隨便欺負的孩子。”
“再怎麼說也隻是七歲的年紀,我是真的擔心。”
“沒事,先去學校待兩天看看。孩子長大了,總有離開我們展翅高飛的時候。”
孫佳雪點點頭,道理她都懂,隻是放不下。
夫妻倆到老屋找老兩口。
老兩口吃完飯正坐在院子裡乘涼。
“爹,娘,我們有事要和你們說。”
見倆人這麼嚴肅的樣子,李老頭問道:“啥大事啊?”
“我們要送妞妞去縣城上學,要搬到縣城住。”
“嗐,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呢。縣城的學校確實比村裡的好,去那裡上學是正確的。”
李明清沒想到老兩口這麼快就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