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徐老婆子和林家吵吵起來,隻是想給添堵而已。”
“沒想到一回村就碰到這事。”
“明天咱們就回縣城。”
“行,秋收開始他們也蠻忙的。對了,二嫂和三嫂明天去紡織廠,估計應該能行。”
“正好,一塊走。”
李麗珠和楊大丫正在認真聽張梨花說紡織廠的事。
明天爭取兩個人都能順利進廠。
李明方見兩個緊張兮兮的安慰道:“放平心態,應該差不多,本來就不是特彆難的活。”
“我們倆農村婦女這個還真說不準,小姑娘會更受歡迎一些。”
“大差不差。”
不過紡織廠新招聘的人確實小姑娘更多一些。
基本上都是二十歲上下。
張梨花笑著道:“我當初也是當娘的人,這不一樣乾的好好地,沒事,大不了這次機會不行咱們就等下一次。”
“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哪能不激動。”
“對啊,吃商品糧多好。”
李老婆子笑著道:“儘力就好。”
“明天秋收,鄉親們到時候見不到你們怕是會問道。”
“這沒事,反正早晚得知道。”
“你就說我們有事去縣城就行,彆的不用細說。”
次日,李明清和他們一起到縣城。
孫佳雪沒回家而是去紡織廠門口等她們。
快兩個小時,李麗珠和楊大丫才出來。
“二嫂,三嫂,怎麼樣了?”
“不知道,說是回去等消息,可能得兩三天才出來結果。”
“來家裡坐坐吧。”
“不了,今天正忙,先回家乾活。”
兩人急匆匆的往村裡趕。
三天後,紡織廠張貼招聘人的名單。
張梨花看了之後笑的合不攏嘴。
就知道沒問題。
兩個人的名字都在上麵。
當天下班後,她和李明利就去找李明方和李明遠。
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順便在路過供銷社的時候和李明清說了一下。
“恭喜啊,這下可算放心了,昨兒個下午佳雪還問道這事。”
“你們什麼時候回村?”
“這一段時間村裡忙活就不回去了,等忙過這一陣再說。”
幾個人簡單說了兩句就走了。
李明清收拾東西準備下班。
剛把工作簿歸攏就見彭天華和趙小玲過來。
“趙姐,好長時間沒見了。”
“可不是嘛,今兒個正巧過來。”
彭天華笑著道:“什麼時候有空我帶你去省城的藥廠參觀參觀?”
“算了吧,我就不去了。”
“你還真是和建樹說的一樣,一點也不想換工作。”
李明清笑著道:“我在這兒上班離家多近啊。”
“今天有正事找你,建樹今天下午打電話過來,說下個月初有外國人來參觀藥廠,囑咐務必把你請到滬市。”
“外國人?”
“對,他們專門是為了研製出來的新藥而來,你肯定得去。”
彭天華嚴肅道。
他相信李明清知道其中利害。
“隻有我一個人去?”
“我和你一起去,正好省裡派我參加這次交流活動。”
“行,我把手裡頭的事好好安排一下。”
見他答應,彭天華這才和趙小玲離開。
要去滬市還不知道要去多少天。
李明清想把他供銷社的工作給孫佳雪。
之前在家裡他時不時教給她一些統計類的本事。
這工作她完全可以做。
楊大丫她們都有工作了,省的自家媳婦心裡不得勁。
天天在家容易胡思亂想。
之前想等小宏和小哲上學之後再出來工作。
但現在他天天請假也不是這麼回事。
以後可能得時不時的去滬市。
畢竟他的中藥方藥廠正在全麵推廣。
避免不了時常去解決疑難雜症。
——
“媳婦兒,我過兩天要去滬市。”
“藥廠有事嗎?”
“說有個交流會,許建樹搞不定,讓我去鎮場子。”
“我給你收拾兩套衣服。”
“先彆忙,媳婦兒,還有一件事要和你說。我尋思讓你接我在供銷社的崗位,我以後可能得時常去南方,一個人顧不來。”
孫佳雪驚訝的張大嘴巴。
她要去供銷社上班!
“我可能弄不明白。”
“很簡單,就是之前教你的那些,會數數就行。”
“供銷社會同意嗎?”
“這有啥不同意的,明天我去找錢經理說一下,後天你跟我去供銷社體驗一下。”
“小宏和小哲怎麼辦?”
一旁啃雞腿的兩個人立馬道:
“媽媽,不用操心我們。”
李明清笑著道:“讓他們倆去找丁老爺子,平常老爺子自個在家也蠻無聊的,上次丁紹還說讓兩個小孩多去他家。”
“爸爸,我看行,我們去和丁爺爺學下象棋。”
“等會帶你們去一趟。”
吃完飯。
一家五口去隔壁丁家。
陳念笑著道:“趕巧了,正好吃飯呢,來嘗嘗我包的水餃。”
“嫂子,我們剛從家裡吃了飯過來。”
“不吃多了,嘗嘗而已,怎麼還吃不了兩個餃子。”
她說完就去廚房給盛水餃。
丁紹疑惑道:“明清,這段時間忙什麼呢,好長時間沒看見你了。”
“還真沒忙什麼,我想白天讓小哲和小宏來你家待著。”
“正好,我爹剛讓我去找兩個孩子。”
丁老爺子和藹道:“倆小子聰明的不得了,過來陪我這老頭子說說話解悶正好。”
看來是雙向奔赴了。
事情完美解決。
“弟妹要去上班?”
“還真讓你說對了,去供銷社。”
“整挺好啊,兩口子都在供銷社上班。”
“佳雪來供銷社是頂替我的崗位,我過幾天得去滬市一趟。”
丁老爺子欣慰道:“你的本事就應該去大城市大展宏圖才對,在小縣城真是屈才。”
“這可不敢當。”
“有真本事的人沒什麼不敢當的。”
丁紹調侃道:“要是有大事你可得提前和我說,我來給你寫稿子報道出來。”
“哪有什麼大事。”
“得了吧,你上次去滬市一聲不響的乾出那麼大事,不聲不響的把新藥研究出來了。”
李明清澄清道:“話可不能這麼說,滬市的研究人員出力最多、貢獻最多,我也就給了點靈感。”
“彆謙虛了,人都說了你的貢獻最大。”
“你要非這麼覺得也行。”
確實是他給許建樹寫的東西才研發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