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緊張了吞咽了幾下口水。
活了這麼多年第一次針灸,還是在馬路邊針灸。
環境有些過於艱苦了。
再加上太陽西下,光線暗沉沉。
他真怕李明清一個不小心紮歪往外嗞血。
“李醫生啊,先說一下,我絕不是害怕,隻是光線昏暗,要不打個手電筒吧。”
李明清看破不說破:“放心,我有數。”
就是伸手不見五指他也絕對不會紮錯穴位。
二妞道:“大叔,我小叔可厲害了,彆害怕。”
“瞧你說的,我又不是三歲小孩。”
老板訕訕道。
說話的聲音有些輕微顫抖。
直到李明清穩準快的把銀針紮在他身上,沒感覺到多痛才鬆了一口氣。
“不疼吧。”
“確實不疼。真沒想到在這裡擺攤竟然有這麼好的運氣碰見你,要是去找你可不容易。”
“小毛病去醫院就行。”
李明清說完之後把銀針取下來。
老板隻覺得渾身疲勞儘散,簡直比按摩還要舒服。
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竟然這麼有效果。
身上舒坦的不得了。
更令他高興的是鼻子特彆的通暢。
剛剛還呼吸不暢。
“李醫生,不愧是上過報紙的人,簡直就是華佗在世,去找你看病的人肯定讓特彆多。”
“沒那麼多人,基本去醫院。”
“說來還真是巧了,恰好在這裡碰見你,果然人還是要出來轉轉,說不定有奇遇。”
老板津津樂道。
就差拿著大喇叭喊兩嗓子讓大家夥全知道。
“你住哪兒啊?”
“明天離開首都。”
聽李明清要走,老板惋惜道:“明天!這麼快!”
他還想明天再去找他針灸。
“鼻炎就治這一次好不了吧?”
“差不多,你鼻炎的症狀特彆輕。對了,這是藥。”
“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老板把藥揣進兜裡隨即拿出兩張大團結。
“李醫生,下次再來首都就多出來轉轉。”
他天天擺攤說不定能碰到他。
李明清笑著道:“行。”
老板是爽快人,有什麼就說什麼。
他又道:“你家這倆孩子真的厲害,咱們說話的功夫賣出去好幾件了。剛來的時候看那他們帶那麼多衣服我還覺得賣不了幾件,現在馬上要賣光了。”
說完看了看自己攤子上的衣服。
其實也賣了不少。
向東賣的衣服時髦,主要顧客是女人。
他賣的衣服比較接地氣,講究經濟實用。
二妞和向東開始收攤。
還剩四件沒賣完,兩人打算帶回去給家裡人穿。
剛要裝進箱子就見來了一個漂亮女人。
“等一下,這兩件衣服我買了。”
女人看見衣服滿眼放光,迫不及待的往外拿錢。
“不對,四件全要了。”
向東和二妞對視一眼,二話不說就給裝起來。
有買賣哪有不做的道理。
女人拿衣服的時候一抬頭就看見坐在後麵的李明清。
她立馬抬手整理了一下衣領,順帶整理了一下鬢角的碎發。
“這位同誌,留個地址吧,以後還在你家買。”
李明清拒絕道:“不是本地人。”
“啊?不是首都人?”
女人聽了之後皺了皺眉毛,一副特彆難辦的模樣。
隨後又點點頭,下定決心道:“不是本地人也沒事,可以入贅。”
二妞和向東裝衣服的手頓了一下。
什麼情況啊。
這女的看上小叔了?
向東連忙加快速度把包好的衣服遞給她。
“給,我們要收攤了。”
“你們先走吧,我和他有話說。”
李明清從馬紮起身站起來,道:“不認識,向東咱們走。”
“這不就認識了嘛。”
女人見李明清沒說話,又道:“你成家了嗎?”
“孩子都有了。”
“真假?你看起來不像有孩子的人。不會是騙我的吧?難不成這倆是你親生的?”
女人打破砂鍋問到底。
“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公安局調查戶口的。”
“真是不識好歹,我上你你就偷著樂吧,這態度算怎麼回事,想娶我的人多的是,裝什麼大尾巴狼。”
她不屑道。
一看家裡就不怎麼樣,要不然為什麼會出來擺攤。
不過身上穿的衣服倒是挺不錯。
長相和氣質非常好。
要不然也不會注意到他。
“誰愛娶你就去找誰,關我屁事。”
李明清不耐煩道。
這是什麼爛桃花。
這女的肥頭大耳,一身贅肉,卻以為自己是天仙。
自我認知和定位太不準確。
向東和二妞懵了。
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
二妞道:“咱們走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惹不起躲得起。
隔壁老板笑著道:“這女人就喜歡長得好看的小夥子。”
“你認識?”
“不認識,在這裡擺攤半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能看見她,看見小夥子就上去搭訕。”
“看來一個也沒成功。”
李明清看向走遠的女人,扭著水桶腰。
他連忙收回視線,怕看了長針眼。
“你倆吃飯了嗎?”
“吃了,小叔,明天幾點走啊?”
“十二點。貨賣完了嗎耳?”
“全部賣完了”,二妞開心道。
——
次日。
畢巡來到住處。
他遞給李明清一個信封。
“這是獎金。”
試了試厚度,不少。
李明清欣然收下,忙活這麼多天,這是他應得的。
“有時間常來首都看看。”
“畢老師,本來想著中午去找你,正好我把幾瓶藥帶給宋叔他們。”
“那我不客氣的收下了。”
藥的效果非常好,吃了之後身體硬朗不少。
這些年一直吃李明清給的藥。
當初下放時落下的病根已經完全好了。
“對了,彆給孩子寄東西了。”
“妞妞可是我親學生,還有向西幾個孩子,現在還時不時的寫信過來。我們隻是逢年過節的寄一點東西而已,花不了幾個錢的。”
畢巡堅持道。
他們沒少占李明清的便宜。
往重了說他對他們可是救命的恩情。
時不時的郵寄些東西回去是應該的。
十點鐘。
畢巡就派了兩輛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