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清晰的羅列出大綱。
許宏見他寫了半個多小時,湊過去看他寫了什麼。
看了之後他頓時覺得李明清簡直是全才。
他作為藥廠廠長還沒他分析的全麵。
儘管李明清分析的隻是中藥銷售這一小部分。
由小及大,重要的是思路。
李明清停筆道:“廠長,你看看還需要補充什麼。”
“挺全麵的,不需要補充。”
“那我先回去了。”
許宏道:“住哪兒?”
“在萬旭家住,正好離藥廠也不遠,步行二十來分鐘就到了。”
他從辦公室離開便回研究室。
——
次日。
李明清到會議廳的時候廳裡差不多已經坐滿人了。
他一進門所有人齊刷刷的看過來。
“這就是李同誌吧?”
“我之前在研究室外麵碰見過,就是他。”
“聽說以他為主研發出來的新藥外國都來買,可見能力確實厲害。”
“年輕有為啊。”
……
李明清看著桌子上的牌子,找到自己的名字落座。
旁邊的人主動和他搭話。
三言兩語之間便熟悉起來。
誇獎他的話跟不要錢似的一句接著一句。
不知道是真心誇獎還是恭維而已。
他們對李明清特彆好奇,特彆是在知道他在國外懟人毫不留情之後更加好奇。
設身處地想過,他們可沒李明清這樣的魄力。
好好地大會仿佛成了李明清的粉絲見麵會。
輪到李明清發表講話的時候,所有人專心聽他說話。
大家夥手中的筆基本上沒停過。
他講話言之有物,太有參考價值了。
發言結束後鼓掌聲不絕於耳。
許宏滿意極了。
就發言的內容而言,這麼多人沒有一個人超過李明清。
大家對他心服口服。
“李同誌,什麼時候到我們部門參觀參觀給些意見。”
李明清連忙道:“不敢不敢,意見談不上。”
“我可能發現的問題太表層,沒有你看的那麼深刻。”
“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之前可能沒有這個意識,但現在有了這個意識再結合以往經驗肯定能得出相對合適的方案。”
李明清沒打算去。
他並不是什麼都在行,但道理是通用的。
能過來開會的人肯定不一般。
說這些他都覺得自個說多了,有點在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感覺,甚至有點冒犯了。
不過那個人一點也沒覺得冒犯。
非常謙虛的道:“受教了。”
許宏和李明清一塊到辦公室,把時間表交給他。
就等首都過來交流的人到藥廠。
——
從首都研究院過來兩個人。
一男一女。
林森和趙紅梅。
李明清站在藥廠門口接他們。
趙紅梅看見李明清激動的差點哭出來。
她現在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向李明清看齊。
“李老師,我叫林森,這是我同事趙紅梅”,林森介紹道。
而趙紅梅還沒反應過來。
她心道,竟然見到真人了,運氣真好啊,進研究院還不到一個月就見到傳說中的李明清老師。
林森輕拍了一下她的胳膊。
她緩過來道:“李老師,您好。”
“隨意一點,不用稱呼老師”,李明清道。
“李老師,這可不行。”
趙紅梅堅持道。
她學校的老師稱呼李明清都叫李老師更何況是她。
李明清帶著兩個人先把藥廠大體轉了一圈,把布局和部門先給他們介紹到位。
林森道:“和我們的研究院差不多。”
“你們研究院麵積更大,研究的範圍更寬泛。畢竟這裡是藥廠,相比較而言,研究室要小不少。”
李明清客觀陳述。
“李老師,我們能去你們做實驗的地方看看嗎?想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才能持續不斷地有新發現和新輸出。”
林森格外好奇的問道。
李明清在前麵領路道:“當然可以。”
趙紅梅和林森來到實驗室。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該有的都有了,和研究所的差不多,隻是地方相對來說較小。
但儘管這樣研究發現卻沒停過。
看兩個人虛心好學的樣子就李明清非常滿意。
之前還擔心來個眼高於頂的,要真是過來用鼻孔看人的他不介意好好教育一番,讓他們長長記性。
而後,李明清送他們去招待所。
林森道:“李老師,關斌學長和胡婧學姐讓我帶他們問好。”
“你們兩個人才入職嗎?”
“對,今年剛畢業。沒想到來滬市這麼好的機會讓我們碰上了。”
“要不是學長學姐忙的抽不開身肯定輪不到我們來。”
兩個人打開話匣子說個不停。
林森像換了一個人,從冷靜自持到逗比轉換非常自然。
“李老師,我和紅梅在來的路上還擔心因為我們是新人而不搭理我們。萬萬沒想到,竟然是您負責。直到現在我都不敢相信,覺得是在做夢。彆看我表麵淡定,實際上心裡炸開了花。”
趙紅梅瘋狂點頭,無比認同他說的話。
絕對的運氣爆棚。
“李老師,你是怎麼平衡時間的?藥學和醫學都擅長,乾一行行一行。聽說中醫老難了,我鄰居家的哥哥學中醫,但現在穴位還紮不準。”
“還是要靜得下來心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聽見這話趙紅梅狂點頭。
李老師說的對。
最後還是得靠自己才行,彆人說一百道一千不開竅也沒用。
“紅梅,我和你假以時日,一定能有所成。”
“彆吹了,和李老師比差遠了。”
“怎麼能和李老師比,放眼全國,根本就沒有人是李老師的對手。不是我吹,咱倆能進研究院就已經說明能力突出。”
林森大大方方的說道。
他說確實是事實。
成績不好怎麼可能進研究院工作。
趙紅梅不好意思的捂了捂臉。
她不知道林森是怎麼有勇氣在李老師麵前說這話的。
這些話私下說說就行了。
在李老師麵前說這些不是在搞笑嘛。
李明清聽這話笑著給予他們肯定,“確實是這樣,能進研究院就說明你們有這個能力。”
該誇則誇,適當的誇讚有利於進步。
更何況兩個人誇了他一路,他誇獎兩句也是應該的。
從研究院發過來的成績單和表現來看兩人確實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