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佳看著前麵的李明清和王大柱道:“哎,你說他是怎麼知道準考證在爐灶裡的?”
“那誰知道,他比較聰明唄。”
“說起這個事來我比較好奇為什麼他沒參加高考,按理來說,他這樣的人才去參加高考肯定得狀元。”
王大柱聽了這話後不敢相信的看了她一眼。
繼而說道:“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你竟然說他的好話?”
“你什麼意思?我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不過說真的,幸虧你沒住在知青所,要不然明天肯定去不了縣城。還有啊,你也就是嫁給了我,要是嫁給彆人準考證早給你撕了。”
劉佳佳難得沒回懟他。
在這一點上王大柱確實沒的說。
剛開始的時候還陰陽怪氣兩句,現在倒是無所謂了。
就連大柱娘也消停了不少。
主要原因是她戰鬥力太厲害了。
但凡有個不痛快必定鬨得家宅不寧。
鬨過兩三次之後一大家子都累了,愛咋滴咋滴了。
老李家門口。
妞妞和向東幾個人在踢豆包。
見李明清和李明蘭回來紛紛停下。
“小叔,爹,你們是回來接我們去縣城的嗎?”
“明天考試,今天去縣城,明天就不用一大早起來,睡得好,注意力也會集中。”
“爸爸,我和姐姐們早就收拾好啦。”
他們剛進屋,劉佳佳和王大柱兩口子上門。
王大柱率先開口道:“明清,你真是神了。”
“你們專門過來不會就是為了誇我吧?”
“確實是為了誇你,不過還有件事想找你幫忙。我明天也去縣城考試,為了方便,我能不能去你家住一晚上。”
李明清聽到劉佳佳的話不敢相信。
這樣讓人為難的話就這麼利利索索的說出來了。
去家裡住!
虧她說的出口。
劉大柱也沒想到她會這麼說。
當著他的麵說去彆人家裡住,太逆天了。
“彆胡說八道。”
“我沒胡說八道,大冬天的,早晨七點天都沒亮,從村裡走去縣城沒凍死也得累死。”
劉佳佳擺事實講道理。
王大柱沒被說服,就是再不方便也不適合去彆人家裡住。
“辦法總比困難多。”
李明利提醒道:“剛剛我聽吳知青說他們要找隔壁的大爺坐驢車去縣城,你們可以一塊去。”
“要錢嗎?”
“那肯定平分,或者你也可以住招待所。”
李明清好心提醒道:“要是住招待所得早點去,去晚了就被人定沒了。”
劉佳佳不死心的問道:“我隻是去你那兒住一晚上而已。”
“嗬嗬,這事你就彆想了。”
他要是同意讓她住在家裡的話,這個消息肯定得被彆人知道。
萬一所有人都想住那還得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說了,那麼多知青又不是隻有她一個人得從村裡去縣城。
彆人能行她怎麼就不能行呢。
劉佳佳白眼都要翻上天了。
真是太不近人情了。
算了,她也不是非得住在李明清那裡。
兩口子說完之後就走了。
李明清和李明利兄弟倆看著幾個孩子收拾的東西。
一人一個小書包,非常的簡潔。
“就這些東西?準考證可千萬放好,彆弄丟了。”
“我們放的可好了,還用一層油紙袋包了兩圈,怕不小心掉水裡”,二妞拿出來準考證給他看。
確實放的比較走心。
包的非得結實,就算泡在水裡也沒問題。
李明利笑著道:“不錯不錯,有備無患。”
“既然收拾好了,那咱們就走吧。”
向東和向西兩個人把屋裡的爐子關掉。
爐門全部放下來,沒有空氣,火一會兒就滅了。
他們剛把大門落上鎖就見鼻青臉腫的周京立過來。
大妞嚇得往後退了一步,小聲道:“周知青這是怎麼了?看起來像是被人揍了。”
“我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向南好奇道。
四妞立馬想起來剛剛村裡人成群結隊的從外麵回來。
肯定是他們玩的過於開心沒注意。
“周知青,你被誰打了?”四妞直言不諱道。
周京立聽到這話氣的眼冒金星。
這話真是往他身上插刀啊。
“大人的事小孩彆管。”
“沒想管就是好奇罷了,看起來像是被好幾個人打的。”
“李明清!你能不能好好管管你家孩子!”
李明清道:“你不在知青所好好待著盯著一臉淤青出來乾什麼?”
“趕緊拿藥我抹抹,要不然我沒法出門見人。”
“沒法見人?確實是沒法見人。不過你這不也出來了嘛,還一點也不避著人。”
“在村裡又不是在彆的地方,剛剛那麼多人一個幫我說話的也沒有,沒什麼好避著村裡人的。”
李明清見他破罐子破摔道:“你還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彆說些沒用的,知道你厲害,趕緊把治療跌打損傷的藥給我。”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周京立不滿道:“行了,趕緊給我吧,不白拿,帶著錢過來的。”
他說完拿出皺皺巴巴的幾張錢。
要是不拿錢的話他知道李明清肯定不會拿藥給他。
一點便宜也不會讓他占。
李明清從兜裡拿出來一小盒子藥膏。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等周京立拿著藥膏回知青所的時候就發現他的鋪蓋全部被卷著放在了大門口。
這是不讓他在屋裡住的意思啊。
大冬天的難道要讓他住在外麵凍死不成。
“你們什麼意思!誰給你們的權利!”
“我們一致討論的結果,為了大家好你還是住在外麵吧。誰知道你晚上會不會拿刀抹我們的脖子,為了你和我們的安全你還是彆進門了。”
周京立沒想到他出來十分鐘就被趕出來了。
還是在這麼重要的時間節點。
他又不是沒長腦子,殺人可是要坐牢的。
怪不得李明清剛剛意味深長的讓他趕緊回去。
看來他早就料到了。
出了村口,李明清道:“周京立算是惹了眾怒了,村裡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好歹是知青,向軍他們不會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