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
李明清帶一家人在大廳候機。
剛坐下沒幾分鐘就見許飛躍快步過來。
“你怎麼來了?要去外地嗎?”
“昨兒個聽說你是今天的班次,專門來送你。還有啊,你給的東西太珍貴了,回家打開把我一家都驚著了。”
“不能吧,你爸那地位什麼好東西沒見過。”
“見過是見過,但沒見有人送這麼貴重禮物的,人參那年份不小吧,保存那麼完好,我看都要成精了。”
許飛躍略微誇張的說道。
李明清笑著道:“我老家後邊山上采的。”
“自己采的?有機會去你那裡看看,聽說山好水好,適合春遊踏青。”
“行,到時候我做東,給你嘗嘗原汁原味的鄉下柴火飯。”
妞妞小聲道:“媽媽,爸爸和許老師什麼時候這麼熟了?”
“一直都挺熟的。”
“我還以為爸爸隻有去學校時才會和老師們交流,沒想到私下也有來往。對了,老師還拜托我勸勸爸爸,讓他多去學校講幾節課。”
孫佳雪笑了笑道:“你爸爸恨不能會分身,忙不過來。”
“等我畢業以後正好可以去爸爸的醫院幫忙”,妞妞信心滿滿的道。
“好啊”,孫佳雪溫柔的道。
眼看著要登記,許飛躍道:“起落平安。”
——
xx縣城。
李明清一家人先回家。
家門口,孫佳雪道;“你們先彆進去,我進去打掃一遍再進去。”
“媽,我幫忙。”
“我們也幫忙。”
打開房門,沒有一點黴味,也沒有塵土。
整潔明亮,像剛打掃過的。
“一看就是娘給打掃的,乾乾淨淨的,和我們走的時候一模一樣。”
“我還特意和娘說平時飯店那麼忙不用給打掃,反正也不住人,看來這小半年一直來打掃。”
孫佳雪感激的說道。
李明清道:“娘肯定半個月來一次。”
妞妞把背包一放,換了一件粉色的大衣道:“我去飯店看爺爺奶奶。”
小宏和小哲也道:“我們也去。”
“來,一人拎一盒子。”
李明清把從首都拎回來的養生禮品盒拿出來。
這些專門給老年人吃的。
不說能治病,應該能補氣養血。
孫佳雪道:“我也一起過去。”
飯店。
李老婆子道:“明清一家怎麼還沒回來,還有四天就過年了。”
“快了,肯定回來過年,首都那邊也忙,真是能力越大越閒不下來。咱老兩口在小縣城幫不上一點忙,哎。”
李老頭感歎道。
“確實是這麼回事,光從報紙上就看到好多次對明清的報道,咱兒子做的是大事,還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老頭子,咱倆不給拖後腿就行。”
李老婆子看得開。
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飛出去的。
就是同在一個村住,孩子一旦成家分家後,為了小家庭奮鬥也很少關注到父母。
更何況不在同一個城市。
但李明清和孫佳雪對他們老兩口是非常上心的。
隔三差五就給郵寄衣服或者吃的過來。
仔細說起來,走到最後,最親的人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而是老伴。
老伴老伴,老來相伴。
“把店裡打掃乾淨就關門吧,把春聯貼上,下午回村。”
李老頭剛說完一抬頭就見李明清一家人笑著進門。
李老婆子驚喜道:“什麼時候回來的?也沒提前說一聲我們去車站接你們。”
“娘,剛回來。”
“哎呦,三個月不見小宏和小哲又長高了,看這勢頭要超過明清了。”
李明清道:“不愧是我兒子。”
他看了看店,問道:“爹,張春兒和吳小丫呢?兩人不乾了嗎?”
“這麼好的活怎麼可能不乾,昨兒個兩人都嫁人了,我就沒讓她們過來,反正臨近過年基本沒什麼人,今天打算關店。”
李老頭解釋道。
“嫁人?這麼快啊,不過確實到嫁人的年齡了。”
李老婆子興奮的說道:“兩姑娘都嫁到縣城,男方是來吃飯時認識的,處了三個來月,她們也算苦儘甘來了。”
“縣城的工人嗎?”
“也不算是,是做小買賣的。彆看天天推著個小推車,但每個月不少賺。村裡人見張春兒和吳小丫嫁的好,眼紅的不得了。”
孫佳雪道:“也是緣分。”
“真是緣分,反正他們認識挺不符合常理的,一開始都看對方不順眼。”
李老婆子說起這個事就滿臉笑意。
李明清開玩笑道:“娘,我還以為是你給他們牽的線呢。”
“我可沒這麼大本事,說句難聽的,萬一以後日子過得不順心,我可就遭老罪了。”
李老頭也道:“我們這麼大年紀就不操心這些事了。”
李明清把春聯貼好,老兩口就跟著回家。
孫佳雪把給他們買的新年衣服拿出來。
“爹,娘,你倆穿上試試。”
“佳雪啊,以後彆給我們花這個錢了。每次換季都給我們買新衣服,根本穿不完,還都是好料子,舍不得穿呐。”
“娘,你要是這麼說的話我得好好批評批評你,衣服買來就是穿的,好料子穿著舒坦。咱掙錢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吃好穿好。你和爹辛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把我們哥四個拉扯大,該享福了。”
李明清苦口婆心的勸道。
李老頭附和道:“兒子說的對,看我,每次都穿。”
他每次穿的板板正正的回村,鄉親們可羨慕他了。
說他有福氣,兒子兒媳婦孝順,孫子孫女有出息。
李老婆子瞥了他一眼道:“誰跟你似的,每次的衣服都留不住,拿到手就穿上。”
“娘,這一點你得和我爹學習。”
小宏也道:“對啊,奶奶,首都的老太太都穿這樣的衣服,爸媽給您們買的都是又好看又好穿。”
“大孫子說的對”,李老頭慈愛的說道。
李明清問:“大哥他們回村了嗎?”
“昨天回去的,就等你們了。”
“等會我去買些牛肉,羊肉和豬肉,順便再買個豬頭”,李明清邊拿東西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