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造船(1 / 2)

夏天的早晨,空氣清新。

張小瑜高興的從工部領三百多造船師傅回去。

在工部的人看來,張小瑜就是個大傻子。造什麼船啊,造了能有啥用。現在朝廷的重心都是北方的突厥人。你造船隻能往南去,南方有屁的功勞賺啊。

張小瑜可不管他們,在他們眼中是累贅的造船師傅,在自己看來那就是寶貝,無價之寶。

張小瑜又去房玄齡家了。

“你小子又準備乾嘛啊?”

房玄齡看著一臉得意的張小瑜,納悶的問著。

“送錢給你啊。我要買地。”

張小瑜笑著說道。

“我說你小子現在挺能折騰的啊。先買山這又要買地。你到底想乾嘛?”

房玄齡沒好氣的問著。

“造船啊。”

張小瑜滿不在乎的說著。

“造船?!你不會是想自己造船吧?”

房玄齡驚訝的問著。

“沒錯,我這次來就是要買渭水河邊的地,準備造船塢的。”

“行,你小子行,有魄力,比老夫強。”

聽到張小瑜的話,房玄齡佩服的說著。

張小瑜辦好手續就來到渭水河邊。

“大家今天先在營帳裡將就一晚上。明天我們先把住的地方建起來。”

張小瑜看著幾百個泥腿子愁眉苦臉的,就喊著。

“南國公,我們現在還是工部的人嗎?”

張小瑜看著這個說話的人,也認識。是這幫泥腿子領頭的,叫鄭白。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很是乾練,也很有聲望,大家都聽他的。

“你們現在是遠洋船廠的人了。你們的工錢由我來發。以後大家都在這船廠裡乾活,不會虧待大家的。每人就先發一貫一月的工錢。以後有表現好的,還可以再加。”

聽到張小瑜這話,這幫泥腿子又興奮了。

一貫一月了,這比在工部多多了。在工部才幾百文一個月。

“南國公,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一個小夥子不敢相信的問著。

“真的,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先把工錢發給你。”

張小瑜看著那小子笑著說道。

“不用,我信的過南國公。不瞞南國公,最近小人托人說了個媳婦。人家就是要求要是南國公府裡的工人才行。本來我還發愁呢,這下好了。妥妥的。”

臥槽,自己府裡的工人都這麼有麵子了嗎,都可以撩妹了。張小瑜聽了那小子的話,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說你小子可以啊,都搞到媳婦了啊。有沒有破身了啊…………”

工友們聽到那小子的話,就打趣著那小子。

張小瑜安排好他們,又和他們一起吃了頓飯。這顯得在乎他們啊。吃完飯,張小瑜才回家去。

第二天,張小瑜又早早的過來。

“老鄭,看看這個,我就是要打造這樣的船。”

張小瑜到了造船工坊,就把圖紙遞給鄭白說著。

“南國公,這,這船也太大了吧。天啊,真的能造出這麼大的船嗎?”

鄭白看了圖紙驚呼著說道。

“按照我的圖紙來,就一定能造出來。全部都用鋼板打造。鋼板的連接就用鉚釘法。”

張小瑜叮囑著。連電都沒有,就彆想電焊機了。還是用最原始的技術吧。

安排好造船工坊,張小瑜剛回到家,王初就來了。

“老王,怎麼了?早朝又出什麼事了嗎?”

張小瑜看王初急衝衝的過來,就問著。

“南國公,走吧,這滿朝文武都在等著呢。”

都老規矩了,張小瑜就跟王初往皇宮走去。

“到底什麼事啊?”

路上,張小瑜問著王初。

“還不是因為東島國使臣的事嘛。”

“他們能有什麼事?”

聽到王初說是因為東島國使臣的事,張小瑜急忙問著。

“還不是因為學習的事嘛,他們使團過來就是學習交流的。現在朝廷都吵翻天了。都在搶著要這幫東島國人。”

“這幫東島國人這麼受歡迎嗎?怎麼還都搶著要呢。”

張小瑜疑惑的問著,不應該啊。

“他們放出話了,要交學費的。你想啊,有外國人來學習,那是很有麵子的事,還有錢拿,誰不想要啊。”

聽到王初這話,張小瑜就明白了。合著東島國信奉著有錢能使鬼推磨啊。這麼財大氣粗嗎?早晚把他們老窩給抄了。

張小瑜來到早朝上,一眼就看到程咬金和孔穎達正吵得麵紅耳赤的。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世家的人在幫著程咬金。慧遠大師在幫著孔穎達。

慧遠這廝,自從上次被張小瑜打傷後,這老小子就低調多了。後來寺廟又被查了個底朝天。這老小子也看明白了,佛門的地位要滑落了。

這老小子

腦子活絡,看佛門不好混了,就沒有回寺廟,傷養好就待在長安城了。小道消息說,這老小子找到了個偏房,碎了的蛋又長好了。江湖人就是辦法多,也不知道真假,反正王初那老東西請他喝了好幾次酒。

慧遠本來名聲就大,李老二看對佛門又太狠了,就想著安撫一下。很給慧遠這老和尚麵子,這老小子天天也有資格混早朝了。這朝堂有什麼風吹草動,他總能第一個通知佛門。憑著這點,這老小子在佛門的地位不降反升。他們和尚圈子裡的業內人士都給他麵子。

平時沒事就幫地主鄉紳做做法事。閒暇之餘也幫大姑娘小媳婦算算命,摸摸骨。有時還兼職幫寡婦守夜。反正這老小子是啥都乾。這廝在長安城混的風生水起的。小日子過的倒也有滋有潤的。

聽說東島國人要來學習了。這老小子鉚足了勁要爭取名額。外國人都拜自己為師,多拉風啊,自己的地位不又要水漲船高了嗎。在佛門的聲望又要更上一層樓了。

孔穎達一心都想著發揚儒家思想。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怎麼可能放過。

程咬金他們和世家都認為應該到工坊去學習。他們學會了也是要回國的,又不影響自己的生意。學不學費的倒不重要,他們也不差那三瓜倆棗的。主要是有名聲啊,連外國人來做學徒,多拉風啊。能裝逼啊。

這就像後世的留學生,甭管你是去哪留學的。也甭管是什麼學校,隻要去國外混過幾天。回來就可以趾高氣昂,高人一等的了。總覺得國內的路都走不下自己了。

張小瑜和程處默他們聊了一會才明白,原來朝堂現在分成兩幫人了。

程咬金尉遲恭等人和世家的人是一夥的,屬於工坊派。他們都有工坊,都以希望東島國人能到工坊去學習。

孔穎達和慧遠大師為一夥的,屬於學堂派,他們希望東島人能到太學和寺廟學習,畢竟他們認為這兩個地方才能代表大唐的正統文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