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縱然氣憤異常,可還是忍了下來。
他也能理解,自己這幫老兄弟雖然年紀還不是太大,可是他們都是跟隨自己出生入死之人。他們可是出了大力,身體早已透支。
尤其是秦叔寶,每每遇到硬仗,秦叔寶一騎雙鐧總是衝在最前麵。雖然秦叔寶勇猛異常,無往不利。可對手也不全是軟骨頭,秦叔寶縱然勝,也是身受重傷,流的血不知道多少鬥。
現在,年紀大了,早些年透支身體的病根立馬暴露出來。
看到李世民左右為難,房玄齡趕緊開口。
“陛下,我們這幫老家夥確實不大中用。後麵的年輕官員又分派到外地,直接導致現在後繼無人。鎮國王又出征在外,打下的國土越來越多。如果還靠著我們這幾個老家夥,定然不行。陛下,這事刻不容反,需早做定奪。”
房玄齡說的,李世民又何嘗不知?
開疆擴土是好事,可是也得有人管理才行。現在才隻是拿下西域諸國,東突厥,西突厥,高麗,東島,就已經出了問題。以後呢?長此以往呢?
就在李世民愁眉苦臉之際,長孫無垢小聲衝李世民說道:
“陛下,還記得當日在流求時小瑜說的那事嗎?君主立憲製,吸收人才,成立國會。”
聽到這,李世民恍然大悟。
李世民作為帝王,無論如何不想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利。可是現在事情擺在眼前,老臣已老,後繼無人,這麼大的國家如何管理?
想到這,李世民放下手中筷子衝眾人說道:
“昔日朕前往流求時,小瑜跟朕說過一事。大唐的國土麵積會越來越大,朕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就算朕退位讓賢,新帝王也不見得能掌管得了。就算新帝王能力突出,能掌管比大唐現在更大的國土,大一倍能遊刃有餘,大兩倍呢?還能嗎?三倍呢?所以,鎮國王當時給朕出了個主意,把我們大唐帝王製改為君主立憲製。就是成立國會,國會人數可以是九個,十個,又或者十二個。進國會的稱之為國老,國老由官員選舉,帝王點頭同意。國家大事都由國會商量出結果交有帝王定奪。你們說說看,這主意行是不行?”
李世民這話對於房玄齡他們來說可謂是五雷封頂,外焦裡嫩。
大家聚在這是因為張公瑾死裡逃生,老兄弟借著給張公瑾接風洗塵聚一下喝酒吹牛逼的。後來又討論能不能把囚犯送到大食交給鎮國王,這還沒討論完,李孝恭的刑部又出來問題,殺人者竟然連監獄都不要坐。現在呢?領導又提出君主立憲製。
這一天過的,經曆的事比以前一年經曆的都多。
“陛下,君主立憲製我們是第一次聽說,具體怎麼樣,誰也不清楚。不過,既然是鎮國王提出的,就一定有道理。但是,這是大事,必須小心行事。萬一出來差池,那可是要動搖國本。”
聽到房玄齡這話,李世民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