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還隻是衛星的製造成本,不含發射費用和維護費用。
想要回本,不知道要猴年馬月了。
更何況,這麼多的衛星,什麼時候才能造出來?
所以怎麼算,都是虧本的買賣。
對於陸偉冰的反對,林晨也不惱怒,而是耐心的解釋道:“先彆急著反對,聽我說完。”
“在我計劃中‘千帆星座’計劃需要1.5萬顆左右的低軌道衛星。”
“整個項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射1500顆衛星至1000公裡處的近地軌道完成組網,具備全球互聯的能力。”
“第二階段,剩下的1.35萬顆衛星的高度從第一階段的1000公裡降到300-500公裡,這個高度的衛星,可以為我們的手機提供直連服務。”
“屆時我們的手機無論在全球任意地方,都能連接我們的衛星。”
“當我們完成這個計劃後,我們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服務商,從而製定行業標準!”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每生產一枚4G芯片,都要向華偉、高通等通訊企業繳納相應的專利費用。”
林晨的這番話,讓台下高管們口乾舌燥。
一方麵是為其的前景吸引,另一方麵是這麼龐大的發射計劃,能是一家企業能乾的?
“老板,您有沒有考略到這其中的成本?發射成本我們暫且不談!”
“1.5萬顆衛星即便是按照1000萬一顆,也足足需要1500億!”
“但是要知道衛星是有使用壽命的,一般衛星的使用壽命也就五到八年,我們按照六年算,相當於每6年我們就需要在花費1500億,每年平均需要200多億。”
“如果再算上其他開支,每年開支最少要300億!”
“萬一我們的用戶數量不及預期,這筆錢以後每年也都是要掏的。”
作為航天公司負責人,曹運覺得自己還是要提醒下老板。
林晨微微搖頭,“你算錯了,在我設計的這款衛星中,它的重量僅400公斤左右。”
“而且由於這批衛星功能的一致性,我們可以像生產手機一樣流水化生產它。”
“經過我預測,大規模流水化生產後,一顆衛星的成本不會超過300萬元。”
“也就是說,整個計劃衛星的製造成本不會超過450億。”
“即便算上其他的成本,整個計劃的成本也不會超過600億元。”
“相比於未來的收益,這點風險是完全值得冒的!”
說到這裡,林晨停頓片刻給高管們一個思考的時間,然後繼續說道:
“退一萬步來說,我們的這個項目如果完全失敗,我們還可以賣軌道!”
“要知道近地軌道衛星的容納量也就6萬個左右。”
“如果項目真的失敗了,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低廉的發射成本,發射6萬個造價低廉的衛星把這些軌道占了,然後等時機高價把這些軌道賣給其他國家。”
“嗯……這就像是房地產公司囤地一樣,趁著價格便宜多囤點地,等到價格上漲的時候再拋售。”
林晨的這番話,再次讓高管們麵麵相覷。
還能這樣玩?
不過這樣一說好像還真的是沒什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