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明看著黑漆漆的屋子:“這裡混沌一片,不知日月如何更替,也就亂了作息。”
防風先生道:“毒總是半夜月圓發作的,所以此刻大概還沒有到淩晨。你好好睡一覺,明日等你醒來,就能見到你大哥了。”
卿明沒說話。
防風先生道:“你睡不著,那我給你講個睡前故事。聽著聽著,或許你就睡著了。”
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小姑娘,她想要天上的月亮,就問自己的父親:“我怎麼才能得到天上的月亮呢?”父親說:“可以去捧一捧水來,月亮就在手中了。”小姑娘聽聞,就照辦了。可是手中的水不斷從指縫中掉下去,那月亮就逐漸不見了。
小姑娘又來纏著父親:我要天上的月亮呀!父親說,那你就用筆把它畫下來,畫在紙張上,月亮就不會消失了。可當小姑娘畫好的那天,天上的月亮少了一塊,好像被狗從
小姑娘說,不行啊父親,我要天上那個真正的月亮。父親說,那可怎麼辦呢——不然,你就飛到天上去,親自去抓住它。當夜,小姑娘就夢到自己變成了一隻被放飛的風箏,親自上天去看到了月亮。
可是她距離月亮越近,月亮就越大,完全無法托到手裡。
小姑娘對父親說,月亮太大啦,我根本無法擁有它。可是我就是想要它,真實的它,變化的它,古老的它。
父親聽了說,你沒意識到嗎,你已經擁有它啦!它在你的心裡散發光芒,變幻無窮,古老如史。
小姑娘說,它既然已經在我心裡,為什麼又掛在天上?
父親說,那不過是從你心裡印到你的眼睛裡罷了,其實天上什麼都沒有,你看到的月亮,都是你心裡的月亮。
短暫的睡前故事。
褚逢春聽後,評價了一句:“所以,他真是講了一個三歲小孩聽的睡前故事?”
卿明道:“二豐先生學富五車,是個雜學家。我後來想一想,他在牢獄中說的每句話都含有隱喻。這個故事,他在我中毒昏睡前所說,也是我們最後一段對話。我想他不會無緣無故說這麼一個三歲小孩都聽得懂的故事。”
“第一段講的是水中撈月,第二段講的是紙上畫月,第三個是飛天看月。”李嘉世也覺得這故事沒什麼奇怪的,隻得總結了一下。
卿明道:“有幾點我一直覺得很彆扭。第一,小姑娘想摘天上的月亮,可父親沒有確實告訴她,月亮是得不到的,隻是建議她用水去看。顯然,他答所非問,隻是說了一個水中撈月的辦法。”
“第二,小姑娘畫月亮的時候,是滿月,可是當她畫好後,變成了半月,畫畫這個過程,持續了一段時間。”
“第三,小姑娘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放飛的風箏去看月亮,我不大明白,但我知道,沒有人是夜裡放風箏。”
嘉世跟著說:“若要這樣想來,確實是很奇怪。可是通篇來看,卻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卿明把一切線索穿起來,試探說:“大哥,你這樣想——第一個小姑娘,用水去看;第二個小姑娘,用筆去畫,第三個小姑娘,用風去吹。”
“之平為水,筆為竹作,防風有風!”李嘉世很快跟上了這個思路,這裡暗喻了三個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