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計劃的第八十年,第七避難所物資短缺,人口從最開始的七萬減少到隻有四萬。
避難所一直都在關注外界環境,直到現在,天空的煙塵才終於散去。
陽光重新灑向大地,地上的積雪也逐漸消融。
災變第八十五年,負責人開始派出青壯組成先鋒隊,外出尋找物資。
他們穿上抗荷服,不懼輻射的危險,自稱“探路人”,直到重新踏足地表的那一刻,探路人才發現。
災變和赤血藤依然存在,荒獸數量比核爆前少了很多,幾十年來也沒恢複多少,但也足夠致命。
災變前的生物鏈崩潰,但幾十年後,幸存的物種又組成了新的生物鏈。
這顆星球從來不曾被毀滅,地表依然存活了很多很多的動物,似乎隻有人類幾千年來的建設毀於一旦,文明倒退近兩百年。
每一座避難所裡都有保留下來的很多資料,全球的科技數據綜合,所有國家都有備份,但若是無法變現,終究是一堆廢紙和冰冷的數據。
核彈把陸地炸出一個個巨大的凹坑,但頑強的植物依舊紮根,在寒冷的冬天倔強生長,為灰暗的末日增添一抹生機。
天空開始放晴,探路人隔著防護服似乎都能感受到久違的暖意,那是避難所裡的火爐無法帶來感覺。
探路人白天外出搜尋物資尋找食物,夜晚回歸地底,曆經千萬困難終於找到變異的農作物,它們能在輻射汙染過的土地上生長。
越來越多的人在白天從避難所出來,在避難所的周圍建起防禦設施,開墾良田。
溫飽問題解決,人們得以有多餘的能量繼續進行各項科研,開始擴大白天的活動範圍。
一座避難所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探路人決定去尋找其他避難所,他們在城市廢墟的某個地下倉庫中搜尋到保存完好的車輛。
探路人小心翼翼避開荒獸的同時,開始按照災變前的地圖,尋找完好的避難所,一座座避難所開始取得聯係,構建連線串聯起來。
災變第一百年,幸存的一百九十座避難所聯合,成立了聯邦,開始為複興人類文明的共同目標而奮鬥。
“探路人”越來越多,不斷壯大,他們不懼危險,行走在探索“新世界”最前沿。
在不斷探險中,他們詫異的發現,這顆星球上有眾多的秘境和遺跡。
有的散發著古老的氣息,以石料建造,看似破舊衰敗卻堅不可摧,連炸藥都無法撼動其分毫。
有的頗具科幻色彩,十多米高的金屬大門嵌在山洞內的石壁上,堅不可摧。
它們周圍的泥土都有嶄新的痕跡,就像是隻有幾十上百年的曆史,但沒有一個人在現存的曆史文獻中見過這些東西。
就像天外來物一樣沒有記錄可尋。
探路人猜測,或許秘境和遺跡都是隨著赤血藤而來,但因為無法打開,所以不知是福是禍。
隻是把每一個秘境都記錄坐標,標上序號,慢慢尋求開門方法。
在聯邦成立第七十年,也就是災變第一百七十年,地表的輻射徹底消退,重新變得宜居。
與此同時,探路人終於打開了第一堵遺跡的金屬大門……
從那之後,各式各樣的武器開始湧現,聯邦重新開設的幾座大學相繼對外宣布,自己研發出了可以抗衡荒獸的科技武器:
災變前不曾完全掌控的電磁炮,配備有可以有效擊殺荒獸的特殊材質彈丸,但數量過於稀少,一般隻用普通彈丸,雖無法擊殺荒獸,但勉強能造成擊退效果;
能手撕小型普通荒獸,戰鬥力驚人的單兵裝甲“戰警一代”,技術先進,配備大口徑單兵電磁炮,和各式各樣材質特殊,能破荒獸的防的冷兵器。
後續還有戰警二代、戰警三代,更加先進,戰力也更加強大。
在所有的科技中,最重要的,便是“生物擬態”,它沒有任何的殺傷力,卻比所有的武器都要實用。
非要說的話,拎起來倒是可以給荒獸一個不痛不癢的大耳刮子……
在不斷的研究中,聯邦科學家研究“戰警”捕獲到的荒獸,發現每隻荒獸的頭顱中都有一個透明的光球,散發不同顏色的熒光。
光球堅硬無比,取出後荒獸不久便會死亡,被研究人員取名“生命能質”。
荒獸的“社會”裡,似乎也有著某種“階級”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