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大乾,西京。
阿房宮內,餘香嫋嫋,白錦書坐在桌案邊,手上拿著一份奏折在看。
這奏折是從臨水城傳來的。
不僅手上的那一份,桌案上還擺放著其他的奏折。
邊境近日傳來的奏折多,白錦書也不急著批閱,左右上麵的內容,她都已經大概知曉。
“陛下,如今突厥國內已經初步安定,忽律曄死了,忽律邪重握大權,這是重創突厥,進攻的最好時機。”
阿房宮殿內,鐘太傅跟柳宗元等老臣彎著腰,低低開口。
除了鐘太傅跟柳宗元,還有戶部尚書跟戶部侍郎以及明陰等武將。
忽律曄死了,突厥內亂暫時平定,以突厥人的殘暴,如今他們沒有糧草,國內又剛剛經曆了戰火的侵擾,實在是怕他們狗急跳牆,侵犯大乾邊境。
雖說有傅子軒跟賀時年等等人在臨時城駐守,可就怕忽律邪狗急跳牆,做出什麼難以預料的事情來。
“諸位愛卿的意思朕明白,愛卿們放心,忽律邪短時間內,必定不會侵擾我大乾子民,來福,將這些奏折拿給他們看看。”
龍椅上,白錦書微微一笑,將手上的奏折遞給來福,來福小心的彎著腰,將那些奏折依次給鐘太傅等大臣看。
阿房宮內,安靜一片,大臣們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份奏折,越看,他們的眼底便越有激動浮
現。
當今女帝,實在是一個善用民心的高手。
當初她便是如此獲得了大乾子民的民心,如今,同樣的招式,不廢一兵一卒,便讓突厥百姓萌生歸順大乾的想法。
突厥便是再怎麼樣,經過忽律曄一事,也受到了波及,勞民傷財,大傷元氣。
如今突厥百姓對忽律邪及其不信任,紛紛嚷著要歸順大乾,隻需當今陛下下一道旨意,那些不願回突厥的子民便能名正言順的歸順大乾。
假以時日,突厥人被同化,就會成為大乾人,而尚在突厥的百姓,隻會不斷生了二心,畢竟忽律邪奪取四方城跟淮南城,是犧牲了兩城的百姓為代價的,隻此一點,便讓他跟突厥子民離了心。
“陛下所謀,臣,心服口服。”
看完奏折,鐘太傅猛的跪在了地上,將奏折高舉著。
其他的大臣紛紛效仿,心中感慨。
如此謀劃,遠在千裡卻好似近在眼前,陛下在西京城,卻能料事如神的掌控臨水城全局,如此大才,做臣子的能有這樣的國主,怎麼能不信服呢。
“諸位愛卿,快快請起,今日喚諸位來,是有一事要告知諸位愛卿。”
白錦書站起身,走到殿下,親手將鐘太傅扶了起來。
鐘太傅眉眼沉沉,近距離的看著白錦書,隻覺得十分恍惚。
這位剛剛登基,尚且年輕的女帝,謀算
跟膽識太過於出色,江山後輩人才不斷湧出,聖賢稱帝,大乾焉能不國富兵強。
“早在登基大典時,朕便說過,希望將來天下太平,希望看到海河清宴,看到萬裡無戰火,是以,如今突厥國運不昌,內憂外患交雜,忽律邪哀愁不已,值此時機,朕決定親征突厥,為慰藉那些曾經因突厥好鬥而無辜慘死的人,以慰藉,曾經死在戰場上的白家人,突厥必亡,忽律邪必死,隻有這樣,才能重定天下。”
白錦書聲音平緩,帝冕下,她的一雙眼睛格外的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