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所展現出來的軍事能力,又一次讓所有人都震驚了。
大唐如今的國力,肯定是無法和隋煬帝楊廣繼承來的“開皇盛世”相提並論。
隋煬帝發百萬大軍,三次征討,無功而返。
李世民,率領十萬兵馬,一次出征,三個月凱旋。
這對比,實在是太強烈了。
強烈到即便是坐鎮涿郡負責後勤的李建成,以及跟隨水師海上突襲的李元吉,都有些不敢置信。
李建成深吸一口氣,對著李元吉道:
“你不是都去了平壤,你怎麼就不知道?”
李元吉無奈道:
“皇兄,我跟隨大唐水師抵達平壤之時,這座城池已經插上大唐的旗幟了。”
李建成無語。
原本李元吉是負責後軍,給李世民殿後的。
李建成覺得這哪行啊?必須讓李元吉分點軍功。
於是在李建成的建議下,李元吉的職位就變成了大唐水師副帥。
大唐戰前的方案和大隋是一致的:水陸並進,合圍平壤。
按照這個方案,李元吉怎麼也會撈到一波功勞。
結果現在仗打完了,李元吉卻隻是去平壤觀光了一下?
李建成牙齒都要咬碎,看著李淵笑嗬嗬地拉著李世民的手,登上禦駕。
無數高句麗的俘虜,垂頭喪氣地跪在大唐天壇之上。
劊子手們昂然而立,聞言用力舉起手中大刀。
刀落。
諸多高句麗貴族、大臣的腦袋,掉落在地,然後被捧上桌案。
李淵難得表情嚴肅,高聲道:
“以胡虜血,祭祀曆代華夏列祖列宗,敬曆代華夏王朝!”
在場諸多大唐君臣、將士紛紛大吼出聲。
“祭祖先,敬華夏!”
李淵高聲對著麵前的大唐列祖列宗靈位道:
“高句麗,害我大隋三十萬軍民性命。”
“今日,大唐為三十萬華夏子民報仇,夷高句麗全族!”
“大唐,無愧華夏!”
無數大唐臣民,昂首挺胸,在秋天的冷風中屹立,心卻如火一般滾燙。
更有許多人,噗通跪在地上,痛哭失聲。
“回來了,我們回來了!”
“感謝大唐!”
他們,都是之前於仲文、宇文述手下的三十萬隋軍將士。
在撤退過程中,被乙支文德俘虜,淪為奴隸。
整整二十年的時間!
如今,他們終於被大唐所解救,回到了長安城,回到了華夏故土。
李淵豪情滿懷,舉起手中酒杯,將杯中美酒灑在大鼎之前。
“有大唐在,華夏之仇,必報!”
說完這句話之後,李淵拿起高元、乙支文德的腦袋,丟入熊熊燃燒的大鼎中。
這兩個死狀猙獰而痛苦的腦袋,瞬間被火焰所吞噬。
無數大唐臣民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
“大唐,威武!”
“大唐,萬勝!”
在震天的歡呼聲中,一名突厥貴族在不遠處的觀禮台,表情極為凝重。
他就是如今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
突利可汗深吸一口氣,用突厥語對著身旁的幾名突厥人道:
“兩年前,兄長也曾經攻擊過高句麗,但卻在烏骨城下無功而返。”
“沒想到這大唐竟然隻用了三個月就滅亡了高句麗,看來我們回去要和兄長說一下,大唐已經成長到了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地步。”
幾名突厥貴族同樣也是表情凝重,不約而同的點頭。
慶祝晚宴上,李淵有些好奇地問著李世民。
“世民啊,你到底是怎麼做到三個月滅亡高句麗的?”
一旁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立刻投來目光。
戰報大家都看過,先攻克安市城,然後攻克烏骨城,渡過鴨綠江,攻克平壤城。
就是非常簡單的一路平推,簡直就是普通到極致。
但問題是,現在的大唐國力,比當年的大隋要弱。
而現在的高句麗,在俘虜了大隋大量俘虜、工匠並獲得楊廣丟棄的巨量物資之後,絕對是比之前要更強的!
更弱的大唐,憑什麼就平推了比之前還要更強的高句麗?
李世民聞言,嗬嗬一笑。
“其實啊,這還要歸功於金幕!”
“有了黑火藥和火槍之後,大唐的軍隊戰鬥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那些高句麗人,還拿著什麼刀槍弓弩,如何是大唐的對手呢?”
李淵這才恍然大悟,抬頭看著半空之中的金幕,感慨道:
“若非這金幕視頻,大唐還真無法強盛至此啊!”
李建成和李元吉交換了一個眼神,輕聲交談。
“還以為他多厲害呢,原來也不過就是仗著武器好而已嘛。”
“嗯,下次打吐穀渾,本宮和父皇說一下,讓你去,可不能給二弟搶了風頭!”
李世民心情甚好,微笑看著天空金幕。
出征這段時間,自己似乎漏了不少內容呢。
金幕之中,瓦剌大軍正團團圍困著大同城。
在大同城的北方,長城之上,一座座烽燧接連點燃,火光和濃煙一路朝著東方的京師順天府而去。
順天府皇宮之中,正進行著一場爭論激烈的會議。
朱祁鎮一臉激動,高聲道:
“也先那家夥不知好歹,來得正好!”
“朕打算禦駕親征,將也先的腦袋帶回太廟之中告祭列祖列宗,諸卿以為如何?”
內閣群臣一聽,頓時愣住。
吏部尚書王直趕忙開口道:
“陛下,那也先控製了整個草原,領兵十餘萬,來勢洶洶,還請陛下不要如此冒險。”
邙墊也道:
“還請陛下坐鎮京師,派遣有能力的大將領兵作戰便是。”
內閣群臣,無一例外的反對。
這讓朱祁鎮大為不喜,臉色變得陰沉。
和內閣群臣相對而立的,是王振為首的司禮監諸大太監。
王振何等了解朱祁鎮?見狀便立刻開口道:
“諸位尚書的話,咱家不敢苟同。”
“當年太宗皇帝五征蒙古,那是直接打到了瓦剌的老家,把也先的祖父馬哈木嚇得都跑到極西之地去了。”
“如今也先膽敢犯邊,陛下隻要親征,三軍必然士氣大振,也先之流不過是土雞瓦犬,一戰便可定之!”
大太監們見狀,頓時心領神會,紛紛開口支持朱祁鎮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