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言,頓時大吃一驚。
仔細看去,說話之人乃是大明吏部郎中李賢。
李賢昂然環首四顧,道:
“今天子蒙塵,六軍喪氣,無不切齒懷恨王振。”
“若用一武士之力,捽而碎其首於駕前,數其奸雄誤國之罪,即遣將領兵詣大同,而禦駕可回也。”
“諸位乃是國之柱石,當此時機,乃是名垂青史之刻!”
眾人聽李賢一一道來,心中無不掀起驚濤駭浪。
殺王振?
這主意,實在是太大膽了。
片刻沉默之後,突然有人開口道:
“似乎也隻有此計可行了。”
不少人聞言,暗自點頭。
都很清楚王振為啥要掌控兵權,不就是為了功勞嘛。
但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王振掌兵,必敗無疑。
既然無法勸說朱祁鎮,那就隻能殺了王振,強行勸說朱祁鎮回京!
眾人的目光下意識地投向內閣首輔曹鼐和英國公張輔。
這兩位,是如今大軍之中級彆最高的文官和武將。
隻要他們同意,大事可成!
在眾人目光注視下,曹鼐傻了。
他結結巴巴地開口:
“此事事關重大,實在是、實在是……”
曹鼐支支吾吾,任憑眾人如何催促,就是不願意開口同意。
眾人見狀,不由大失所望。
隻能將目光投向英國公張輔。
“英國公,乾吧!”
“英國公,還請主持公道,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張輔,四朝元老,如今大明第一武將。
年紀是老了一點,八十歲了。
但此事也不需要張輔親自上陣殺敵,隻要張輔一開口,多的是軍中勇士願意出手鋤奸!
大明世界之中,朱棣看到這裡,也是不由握緊拳頭,心中無聲呐喊。
張輔,乾吧!
朱棣耳邊突然響起朱元璋的聲音。
“你覺得張輔會如何選擇?”
張輔是張玉的兒子,和朱棣年紀相仿,名義上是君臣,但實際上卻又多一份兄弟朋友的情誼在。
朱棣不假思索地開口。
“兒臣覺得,張輔一定會動手的!”
朱元璋眉頭一揚,道:
“張輔膽子這麼大?”
朱棣信心滿滿地道:
“張輔此人,還是深明大義的。大明局勢危急,他一定願意站出來承擔這個責任,除掉王振這個閹豎!”
朱元璋笑了笑,又看向一旁的朱高熾。
“高熾,你說說你的想法。”
朱高熾明顯有些驚訝。
這種大事,皇爺爺竟然要我發表意見?
朱高熾認真地思考一會,又看了一眼朱棣。
朱棣怒道:
“父皇問你呢,彆憋著個屁不放,有話就說!”
朱高熾乾咳一聲,無奈道:
“皇爺爺,兒臣覺得,張輔可能不太敢動手。”
砰一聲,卻是朱棣拍了桌子。
“張輔怎麼可能不敢,這小子膽大包天著呢!”
朱元璋怒道:
“老四,你凶朕的孫子做什麼?”
朱棣立刻縮了回去。
惹不起,惹不起。
朱元璋和顏悅色地對朱高熾道:
“有什麼話儘管說,不用管你爹,朕是他爹!”
朱高熾見狀也是哭笑不得,道:
“皇爺爺,兒臣是覺得,張輔四朝老臣,都八十歲了,隨時都會入土。”
“此時若是殺掉司禮監首領太監王振的話,豈不是平白卷入一樁曠世大案之中?”
“一旦處理不好,彆說是張輔本人,就是他的英國公一脈,都可能會因此事灰飛煙滅!”
朱高熾說到這裡,在場的大明群臣心中都是一動。
國公,也就是大明公爵,一般是世襲的。
但世襲,並不代表不會出意外。
像韓國公李善長,大明第一任丞相,就被朱元璋弄死了,韓國公的爵位也被廢黜。
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也是一個出了名的廢物,朝野之中有流言說朱元璋對常茂極其不滿,加之常茂姐姐常氏嫁給朱標之後又早死,如今朱棣成為太子,鄭國公一脈極有可能會在朱棣登基後被廢黜。
還有宋國公馮勝,和藍玉是鐵哥們。
也就是陛下看完靖難之役視頻後改變主意立朱棣為太子,若朱元璋選擇朱允炆,那藍玉必死無疑。
藍玉一死,鐵哥們馮勝也肯定會被牽連,宋國公一脈也是難保。
還有曹國公李文忠一脈,如今繼承爵位的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
在盤點靖難之役的視頻之中,李景隆可是“大出風頭”,被朱棣乾碎了一次又一次。
等朱棣將來登基,李景隆這個曹國公能不能坐穩,也有著極大的懸念。
魏國公徐達一脈,如今繼承爵位的是徐輝祖。
徐輝祖同樣也在靖難之役中打敗過朱棣,而且最終誓死不投降。
好在徐輝祖的妹妹徐氏是朱棣的太子正妃、朱高熾的親娘、將來的大明皇後,這一脈隻能說危險不大,但並不是沒有。
這麼一盤算,整個大明開國六公爵之中,真正安然無恙、毫無風險的,竟然就隻有衛國公鄧愈這一脈。
開國公爵尚且如此,更何況張輔這個靖難之役之後才被封的英國公呢?
群臣想到這裡,看向朱高熾的目光不免多出幾分佩服。
這位皇孫,人是胖了點,腦子真挺好用的。
難怪能開創“仁宣之治”。
朱棣一聽,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但還是忍不住怒道:
“張輔那小子,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多算計?”
朱高熾這下就不敢說話了。
畢竟是親爹。
朱元璋打斷了朱棣的話。
“行了,究竟會不會答應,看視頻不就懂了?”
大秦世界之中,扶蘇有些好奇地開口。
“父皇,您覺得這一次張輔,哦不,是整個刺殺王振的計劃能成功嗎?”
秦始皇麵龐隱藏在冕旒之後,看不清表情。
片刻後,威嚴的聲音才從冕旒之後傳來。
“不能。”
扶蘇有些訝異。
“不能?”
秦始皇冷笑一聲,道:
“像這般大事,能成事者,必定是有著堅強意誌和決心之人主使,有智謀之人幫助計劃,加上悍不畏死的勇士動手,方能成功。”
“朕從這些大明臣子之中,看不出這三點。”
扶蘇哦了一聲,又有些好奇地開口詢問。
“父皇當年滅掉嫪毐時,這些點都具備嗎?”
秦始皇聞言,陷入回憶。
嫪毐,秦始皇生母趙太後的姘頭。
當時秦始皇年幼,趙太後攝政,嫪毐憑借姘頭身份一度專權秦國,連正牌丞相呂不韋都要退避三舍。
秦始皇親政之後,有人告發嫪毐是個假太監,又說嫪毐和趙太後生了兩個兒子,準備毒殺秦始皇,讓這兩個兒子之中的一個取而代之。
嫪毐得知消息之後,擔心秦始皇會殺他,於是趁著秦始皇外出的時候,偷來趙太後的禦璽,憑此調動縣卒和宮廷衛隊,想要殺掉秦始皇。
秦始皇臨危不懼,果斷處置,最後在昌平君、昌文君的幫助下反殺嫪毐,並將嫪毐和趙太後生出來的兩個兒子弄死。
秦始皇緩緩開口。
“嫪毐之事,確實是朕從小到大,最為危險的時刻。”
“那時的朕,剛剛親政,幾乎沒有什麼根基。嫪毐又是……嘿,朕的處境,比朱瞻基那小子登基的時候差多了。”
“但朕可不像朱瞻基那麼廢物,還要去借助什麼宦官!”
“哼,小小算計一下,嫪毐不就死了?”
秦始皇的話語之中,透露一種霸氣。
堂堂大秦帝王,還要去靠太監奪權?
真是笑話!
朕,華夏之尊,行霸王之道。
群小自然辟易,何愁權威不得!
頓了頓,秦始皇又道:
“當年之事,朕主持大局並負責謀劃,昌平君和昌文君負責領兵作戰。”
“此乃得勝之道。”
“若是朕腦子糊塗一點,去找呂不韋做盟友。恐怕結果就是嫪毐和呂不韋同流合汙,朕身敗名裂而死。”
扶蘇聽著秦始皇的話,心中也是有些發涼。
扶蘇出生時,呂不韋早已是一具白骨。
但從秦始皇這些話語之中,扶蘇依舊能感覺到當年那些事情背後的驚濤駭浪。
秦始皇回憶完往事,笑了笑,指著金幕道:
“你再看這什麼張輔、曹鼐之流,配給朕提鞋嗎?”
“朕是君,想要弄死一個嫪毐尚且如此困難。張輔、曹鼐隻不過是臣,想殺王振?嗬嗬,無異於癡人說夢了。”
扶蘇長出一口氣,點頭道:
“是兒臣將這件事情想得簡單了。”
秦始皇微微一笑。
“扶蘇啊,你要知道。殺人,當然簡單。”
“但最重要的是,彆人憑什麼為你豁出性命去殺人呢?”
“等你想明白了這一點,你距離一個合格的君王也就不算太遠了。”
聽到秦始皇的話,在場的大秦群臣,表情都有些微妙。
以扶蘇皇太子表現出來的才能,居然在陛下心中還不算合格?
陛下的要求是真高啊。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老邁的英國公張輔,成為了所有人視線的焦點。
張輔歎了一口氣,搖頭道:
“老夫覺得,此事不可行。”
聽到這句話,眾人猶如頭上被潑了一盆冷水,大失所望。
倡議者李賢明顯急了,怒聲道:
“英國公為何如此糊塗!難道真要坐視二十萬大軍滅亡於此地,讓聖駕陷入也先之手?”
張輔深吸一口氣,蒼老的臉頰不停抖動,顯然心中也並不平靜。
“李賢啊,老夫知道你是一心為國。但你也要想一下,老夫效忠的是陛下,而王振也是陛下任命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若是老夫不得聖命,擅自殺死陛下任命的王振,此舉和背叛陛下何異?”